background image

 名词解释:

1.褶积模型: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是当今地震勘探中三大环节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其应

 

用十分广泛,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正演、反演和子波处理。 层状介质的一次反射波通常
用线性褶积模型表示,

         

即:

式中:w(t)为系统子波;r(t)为反射系数函数,

符号 *”表示

褶积运算。

2.分辨率:分辨能力是指区分两个靠近物体的能力。度量分辨能力强弱的两种表示:一是
距离表示,分辨的垂向距离或横向范围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二是时间表示,在地震时
间剖面上,相邻地层时间间隔 dt 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时间间隔 dt 的倒数为分辨率。垂
向分辨率是指沿地层垂直方向所能分辨的最薄地层厚度。横向分辨率是指横向上所能分辨
的最小地质体宽度。

3.薄层解释原理:Dt<T/4 或 Dh 在 l/8 与 l/4 之间,合成波形的振幅与 Dt 近似成正比,
可用合成波形的振幅信息来估算薄层厚度,这一工作称之为薄层解释原理。

4.时间振幅解释图版:我们把层间旅行时差 t

Δ 与实际地层的时间厚度 T

Δ 的关系曲线以及

薄层顶底反射的合成波形的相对振幅 A

Δ 与实际地层的时间厚度 T

Δ 的关系曲线统称为时

间-振幅解释图版。

5.协调厚度:在相对振幅 A

Δ 与实际地层时间厚度 T

Δ 的关系曲线上, A

Δ 最大值所对应的

地层厚度称为调谐厚度。协调脉冲。

6.波长延拓:用数学的方法把波场从一个高度换算到另一个高度,习惯上称之为波场延拓。

7.同相轴:各接收点属于同一相位振动的连线。

8.波的对比:根据反射波的一些特征来识别和追踪同一反射界面反射波的工作,方法:相

 

位对比、波组或波系对比、沿测网的闭合圈对比、研究异常波、剖面间的对比。

9.剖面闭合:相交测线的交点处同一反射波的 t0 时间应相等,是检验波的对比追踪是否
正确的重要方法。

10.广义标定:是指利用测井、钻井资料所揭示的地质含义(岩性、层厚、含流体性质等)和地
震属性参数(如振幅、波形、频谱、速度等)之间的对比关系,判别或预测远离或缺少井控制
区域内地震反射信息(如同相轴、地震相、各种属性参数等)的地质含义。11.层位标定:就是
把对比解释的反射波同相轴赋予具体而明确的地质意义,如沉积相、岩性、流体性质等,并把
这些已知的地质含义向地震剖面或地震数据体的延伸过程。

12.断层要素::(1)断层面,断层面的合理确定,最理想的情况是浅、中、深层都有断
点控制,这些点的连线就是断面。。(2)断层升降盘及落差的确定:根据反射层位在断层
两盘的升降点来确定升降盘,两盘的垂直深度差就是断层的落差。(3)断面倾角的确定:
当测线与断层走向垂直时,地震剖面上断层的倾角为真倾角,当测线与断层面斜交时,可

 

得断层面的视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