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采油新技术

   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在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随着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剩余可采储量越来越少,受天然能量和注水开发方式采
油的局限,产油量递减逐渐严重,采油新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一、采油新技术简介
    (一)三次采油的概念
   近十几年,国内、国外的采油新技术发展很快,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各种综合
的方法,但其根本都是在力争提高原油采收率。从技术应用时间顺序和技术机理上,可分
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
    一次采油,即依靠油藏天然能量进行油田开采的方法,常见的如溶解气驱、气顶驱和
弹性水驱等;二次采油系指注水、注气的开采方法,是一种保持和补充油藏能量的开采方
法;除一次,二次采油以外的采油方法,即通常改变残油排油机理的开采方法,诸如混
相驱、火烧油层和蒸汽驱油等统称之为三次采油。近年来,把改变油藏中残油的排油机理
的强制采出残油的方法通称为强化采油(enhanced oil recovery,简称 EOR)或提高原油采收

 

率技术, EOR 术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提高原油采收率 (EOR)是通过向油层注入非常规物质开采原油的方法,包括注入溶于
水的化合物,交替注入混相气体和水,注入胶束溶液(由各种表面活性剂、醇类和原油组
成的微乳液体系),注蒸汽以及火烧油层等。与二次采油相比,三次采油的特点是高技术、
高投入、高效益,在二次采油水驱的基础上向油层注入排驱剂来采油,不同的排驱剂有不
同的排驱机理。
    三次采油增油效果较好,近年来被国外广泛重视和研究,大庆油田一投入开发,就开
始了三次采油研究工作,先后研究过 C02 水驱、聚合物溶液驱、C02 混相驱、注胶束溶液驱
和微生物驱等。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我国对三次采油的研究逐渐重视起来,玉门油田开
展了活性水驱和泡沫驱油;20 世纪 80 年代大港油田开展了碱水驱油研究工作;20 世纪
90 年代,大庆、胜利油田对聚合物驱油都开展了重点研究。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已进
入工业化应用阶段。
    (二)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
    油田经注人驱油后,剩余油以不连续的油块圈捕在储油岩石孔隙内,这时作用于油珠
上的两个主要力是粘滞力和毛细管力。若使油珠通过砂粒间狭窄通道,则必须使其发生形
变。影响其发生形变的主要因素是毛细管力,即油水的界面张力,如果减小了界面张力便

    

减小了油珠形变的阻力,即减少了残余油。

    活性剂的水溶液可降低界面张力,提高采收率。各种盐水与表面活性剂联合使用可降
低界面张力到最低值,并可以抑制表面活性剂在油层中的吸附,这些技术导致低张力表
面活性剂驱的产生,后来又在此基础上陆续发展了胶束驱和微乳液驱。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够由溶液中自发地吸附到界面上,并能显著地降低该界面自由表面
能(表面张力)的物质,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分子都具有极性亲水基团和非级性憎水烃链
的双亲结构和不对称性,因此,表面活性剂有联接油水两相的功能;分子具有亲水基团
又有憎水基团的化合物很多,它们都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但是只能将显著降低表
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驱油提高采收率,目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适用于大孔隙体积,用低浓度
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一般称为表面活性剂稀溶液驱;另一种是适用于小孔隙体积,用高
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进行驱油,一般称为微乳液驱。室
内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驱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但现场进行表面活
性剂驱油时,由于油藏条件的复杂性,使之驱油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