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论文

摘要】商业

银行

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枢纽,商业银行系统能否稳健的运行直接关

系到国家福利的增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业银行治理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研
究方向之一,银行体系的稳健性以及银行业自身的治理问题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论文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完善

  

年来,美国多家

投资

银行和商业银行相继倒闭,以及由美国次级债引发的这场全

球金融危机再次将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向了银行治理上。作为企业组织形式的一种,商业银
行的公司治理应当符合企业公司治理的一般规律。资本结构及信息严重不对称等方面的特
殊性使得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又从根本上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司治理。作为一个发展中社
会主义大国,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又从根本上区别于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以上两种特殊性是研究与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

  一、商业银行相比与一般企业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一)商业银行特殊的资本机构,财务杠杆高,股东、债权人与代理人相互制约的治
理机制作用有限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融资来源,
因此与普通公司"高股权、低债权"的财务结构不同,银行具有"低股权、高债权"的财务结构。
按照《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商业银行最低的资本充足率为 8%,这比各国《公司法》
所要求的企业自有资本比率要低得多,与一般企业相比,商业银行时刻处于高负债的运
营状况之中,面临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银行采用的是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并不需要完
全的保证偿付能力,银行商业银行的股东更易形成承担更多风险的冲动:因为即使银行
因风险过大而倒闭,较低的自有资本充足率使得债权人利益的损失要远远大于股东利益
的损失;如果银行承担过多,储户能够获取的只是固定比例的存款利息,高风险所伴随
的高收益则会给拥有剩余索取权的股东带来丰厚的风险回报。另一方面从债权人的角度看,
储户作为银行最主要的债权人,他可以在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进行选择,债权人一般都
不会主动的参与银行的管理与控制,一般采取的是"用脚投票"的策略,消极的对公司治
理差的银行进行惩罚。银行特殊的资本结构使得债权人、股东在公司治理中无法发挥在一
般企业公司治理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债权人、股东与代理人之间的制衡关系受到很大弱化。

  (二)委托代理关系复杂,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定义最早由 Ross(1973)在《委托代理难题的经济学原理》一文中
提出,他认为如果当事人双方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而行使某些决策权,
则委托代理关系就随之而产生。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非对称信息,由于委托人和代
理人之问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可能使代理人在经营活动中背离委托人的目标,这便产生
了所谓的"委托一代理问题",具体表现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对一般公司而言,委托代
理关系主要体现在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这三者之间。公司治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消除这
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但对商业银行来讲,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复杂,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商业
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主体更多,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存款人与银行之间;股东与
银行之间;小股东与大股东之间: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监管者与银行之间,这五个方面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委托代理主体及关系的复杂,使得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面临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同时,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更进一步的弱化了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