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中国地域建筑教学的历程与反思

    摘要:自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现代建筑教育诞生以来,地域建筑教学始终是中国建筑
教育体系的发展方向之一。由于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不同阶段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不
同,地域建筑教学从单纯的形态模仿走向了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继承,这期间取
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笔者在对中国地域建筑教育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
下,首先分析了当前地域建筑教学在理论课程、设计课题、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指出
了当前建筑教育应从强化地域建筑文化理论体系、丰富地域建筑创作设计课程、加强教师
队伍传统文化培训等方面来提高地域建筑教学质量。
  关键词:全球化;地域建筑;地域建筑教学;设计思想
  从现代建筑进入中国以来,中国建筑师就一直在探索具有地域建筑特色的道路:从
20 世纪 20

年代 中国固有式 到 50

年代 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 的演变;从 70 年代地

方主义初步形成到 80 年代对地域建筑外在风格的追求,再到 90 年代对地域建筑内在本
体的探索。然而,中国建筑师对地域建筑的追求却充满了矛盾:从 50 年代民族形式的争
议到 80 年代香山饭店、阙里宾舍的大讨论,再到近年来国家大剧院、CCTV 新楼、奥运主

” “

场馆鸟巢之争,建筑创作实践中 民族性 与 现代性 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建筑师。
  随着加入 WTO,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和试验场,国外设计机构纷纷抢滩
中国,形成了中外建筑师博弈的局面。这种局面,一方面使中国建筑创作思潮的转变和多
元化趋势与世界建筑变革日趋同步,许多国外建筑研究的新思想、新技术都能在国内即时
追踪、整理甚至实践,对活跃建筑创作思想、开拓视野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设计市

场 全球化 也使建筑民族性被建筑国际性所取代,作为城市和建筑个性的地域文化特征
有逐渐衰落和消失的危险。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地域化的关系成为中国建

” “

筑 民族性 与 现代性 问题的发展与继续,如何保护、发展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成为当
代中国建筑文化的使命。

——

  以上这些问题,都涉及建筑创作的主体

建筑师,决定建筑设计质量的根本因素

在于建筑师的素质。而作为培养建筑师摇篮的中国建筑院校,又如何来应对这些问题?吴

良镛教授在《北京宪章》中明确指出: 建筑学是地区的产

……

  物,建筑形式的意义来源于地方文脉,并解释着地方文脉

现代建筑的地区化,

“ ‘

乡土建筑的现代化,殊途同归,推动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 因此, 在 全球化

趋势的压力下,特色是延续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基石 ,在建筑教学中加强地域建筑教育
可培养学生造型和构思方面的原创性,逐渐自觉形成地域建筑的创作观,最终使中国建
筑师在此领域获得有别于国外建筑师的一大优势,设计出既有时代精神,又具本土特色
的建筑作品。
  地域建筑教育是指对地域建筑进行系统教学,包括对传统建筑文化、地域自然特征、
地域景观生态、地域建造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讲解,使学生了解社会、经济、技术等
各方面对建筑发展的影响,研究政治、经济以及各种艺术形态和本国本土建筑的特定关系,
摆脱模仿、走向创造,积极关注本国本土社会问题,并初步掌握地域建筑的设计方法。
  中国地域建筑教育始于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出现时。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学成回国后,在
一些学校办起了建筑学科,标志着中国开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高等建筑教育事业[ 1]。
在这些院校的教学体系中,非常注重学习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这一方面取决于新建立的
国民政府急需统一民族思想,奉行强化民族、国家概念以
  团结国民的执政理念,另一方面也由教师自身的民族情结所决定。
  此外,中国营造学社对建筑教育也给予了大量支持。学社为中央大学建筑系和交通大
学唐山工程学院、国立北洋工学院等制作了供教学用的中国建筑模型、彩画;而梁思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