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历程

     近代(一般指公元 1840

年 公元 1919 年)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爆发了史无

” “

前例的 新文化运动 ,出现了 古为今用 、 洋为中用 的学术思想。同时有一批学人从西
方留学归来,带来了西方的技术和思想。在建筑方面,也呈现出新与旧、中与西复杂交织
的特殊面貌,大批的新型的建筑出现了。

  所谓新,一是这些建筑的出现提供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功用;二是这些建筑的建成采用
了新型的建筑材质及与之相应的新的结构方式、施工技术、建筑设备。这些建筑物如车站、
银行、医院、学校和新式住宅等,反应了当时的审美特征。

  20

世纪以来,随着西方近代和现代建筑的发展,面貌与西方同时期建筑一样的 洋

房 ,在中国各大城市的租界更大量出现。这些建筑既保留着古典主义的风采,又有模仿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痕迹,有的建筑还把西方各种古代建筑的形式拚凑于一身,如
上海外滩英商汇丰银行、北京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大礼堂等。

  到了 20 世纪 20—30

年代,中国建筑开始向 摩登建筑 方向转化,如上海 24 层的

国际饭店。国际饭店是地道的现代建筑,与同时期的西方建筑作品相差无几。从 30 年代
起,由于中国受到了日本的侵略,国内战火不断,全国建筑活动不多。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建筑处在一个转折的过程中,受过现代教育的中国建筑师并不
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在建筑上探索着多种民族化的途径。虽然不一定都是成功的,但
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近代建筑毕竟是新中国建筑赖以发展的直接基础,是中国古典建
筑与当代建筑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