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藏族碉房

    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建筑形式。从《后汉书》的
记载来看,在汉元鼎六年(公元 111 年)以前就有存在。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
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
(公元 1736 年)。

  藏族民居的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都较为简洁,一般多为方形平
面,也有曲尺形的平面。因青藏高原山势起伏,建筑占地过大将会增加施工上的困难,故
一般建筑平面上的面积较小,而向空间发展。西藏那曲民居外形是方形略带曲尺形,中间
设一小天井。内部精细隽永,外部风格雄健,高原的日光格外强烈,民居处于一片银色中,
显得格外晶莹耀眼。

  藏族民居在处理住宅的外形上是很成功的。因为简单的方形或曲尺形平面,很难避免
立面的单调,而木质的出挑却以轻巧与灵活和大面积厚宽沉重的石墙形成对比,既给人
以沉重的感觉又使外形变化趋向于丰富。这种做法不仅着眼于功能问题而且兼顾了艺术效
果,自成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