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内部审计与盈余管理研究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门、单位强化财政财务监督的重
要手段。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规模的日益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多,企业内部审
计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逐步得到认可。而盈余管理行为在
各国公司中普遍存在,由于盈余管理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从而引
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内部审计在对盈余管理产生影

 

响,并保证公司盈余质量方面,也发挥出了其应有的作用。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
的机会主义行为,旨在误导那些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决策行为或影响那些以财务报告数
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恰当的盈余管理可以为公司赢得理财和经营活动的弹性空间。但许
多盈余管理完全是一种机会主义,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很发达,上市公司中存在着
广泛的盈余管理现象,使激励性报酬最大化、使首次及之后股票发行的收入最大化、避免

 

违反债务规约等是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

 

  (一)使激励性报酬最大化

  公司管理者有时为了使激励性报酬最大化而运用盈余管理技术。当计算激励性报酬的
利润基准仅仅为报告收入时,管理者运用盈余管理技术会提高激励性报酬。在这一区域的
盈余管理可能涉及提高或者降低利润。管理者会试图运用盈余管理使利润提高到获得额外
报酬所需的最低水平之上,但又不超过可能获得激励性报酬的最高数量。如果在进行盈余
管理之前获得的利润超出了激励性报酬所要求的最高水平,利润就可能被降到这一最高

 

水平上。于是这些利润就可以留在以后的时期被确认,从而提高获得的激励性报酬数量。

 

  (二)使首次及之后股票发行的收入最大化

  公司可能会认为在首次发行股票和增发股票之前进行盈余管理以使得股票发行收入
最大化是符合其利益的,而且公司确实会在发行股票之前尽力将财务报表做得最好看。只
要这种盈余管理行为是在会计准则的界限内,并且有着充分和合理的披露,这些股票的
投资者将不会受到损害。由于人们对股票发行之前的盈余管理已经有所预期,可以预测首
次发行股票的价格会因为被人为抬高的发行前业绩而有所折扣。然而,现有的研究表明,
至少在增发新股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不会将盈余管理与股票发行联系在一起。相反,这
些发行的情况说明在股票发行时价格会过高,而在之后的时期其业绩则与价格不符。这意

 

味着短期投资者会在股票发行中受益,而长期投资者则会受损。

 

  (三)避免违反债务规约

  违反债务规约可能会导致被立刻要求偿还借款、提高利息、要求借款者增加抵押以及
其他的不利后果。盈余管理使得避免因违反信贷协议中的财务规约而导致的不利后果成为
可能,借贷者将会因为避免违反规约而受益。此时,只要使用的盈余管理技术在人们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