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审计案例 2:不恰当介入业务活动对内控审计的危害

某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曾经因为工作积极努力,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功能主动在预防企业各
种经营管理风险,特别是采购风险方面作出了重大成绩,为此获得了公司管理层和总经
理的高度评价和肯定,总经理对内审人员信任有加。为了进一步强化采购管理,预防采购
风险,该公司管理层决定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改变过去内审人员重点监督抽查采购合
同的做法。特别规定,所有公司的采购业务在获得总经理的最后批准前都必须得到内控人
员的审查批准。简单地说就是企业的所有采购合同或采购申请单,在采购总监批准后,还
要送内审人员审核批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内审人员变成了采购业务的主管。对于这样的
安排,该公司在征求总部意见时,总部内控部曾明确表示不妥。但该公司管理层还是出于
预防采购风险的考虑坚持要求内审人员进行逐单审核把关。

  总部在此后对该公司采购和内控工作进行现场审计时,再次向公司管理层指出了这
种安排对审计独立性原则的侵害以及可能对审计人员本身造成的伤害。管理层虽然口头答
应将尽快调整这一安排,但实际并没有落实。自该政策实施后,负面影响开始显现。主要
问题有:

  1.该公司采购总监对采购审批程序提出看法,作为采购总监,其直接工作汇报对象
是总经理,但作为平级的内审人员现在实际上处于管理采购部的上级地位。全体采购人员
也对所有采购合同和采购定单都要通过内审人员的审核(批准)表示异议。内审人员既非
财务审批者、也非法律顾问,在企业正常运营期间额外增加这样一道把关控制部门,实际
上大大降低了采购工作的效率。采购部人员开始采用各种消极方法抵抗内审人员的审批,
从而导致内审人员和采购部人员发生严重的工作对立。

  2.内审人员无暇顾及其他业务领域的风险预防。由于直接参加日常所有采购合同和采
购定单的审核,为保证价格、供应商渠道、质量交货等符合公司程序的要求,内审人员被
迫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相关业务的具体调查和了解,甚至为了保证提高合同的成功
率,采购业务人员干脆要求内审人员参加所有采购合同的谈判。内审人员完全陷入采购部
业务,长期执行的结果就是内审人员根本没有时间再去审核检查其他重要部门的风险预
防工作。

  3.出现采购责任问题无法确定责任人。由于内审人员陷入了日常采购业务的具体审核
批准,结果在生产部门发现采购物品出现质量、价格、交货等问题后,需要追究责任者时,
内审人员从过去的单一裁判者变成了既是裁判者又是责任承担者。一些采购责任问题也无
法确定责任人,内审部门也无法对相关人员提出处罚意见。

  4.内审人员成为各方攻击者。由于内审人员介入了日常采购业务,成为了事实上的采
购人员本身就违反了专业化管理的原则。这自然会引起采购部业务人员的不满,于是乎内
审人员和采购人员就经常为一些工作细节问题发生无谓的争吵,甚至成为各方的攻击目
标。该公司内审人员参加日常采购业务管理的情况虽然后来得到了纠正,但内审部门在企
业中的权威性和内审人员所受到的伤害已经无法弥补。

  本案例说明了一个事实,内审人员如果不恰当地介入企业的日常业务工作,不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