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成效

  人类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发展于自然。自人类出现以后,生物与环境、人与自
然就紧密联系在一起。生物是在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中存在的,而存在决定意识,这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环境问题是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的产物,根本
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

  (一)人类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探索历程

  从全球视野看,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主要经历了 沉痛的代价 、

宝贵的觉醒、奋起的飞跃 3 个阶段。

  第一阶段:沉痛的代价。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随着科
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传统工
业化在创造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大范围破坏生态环境,
大量排放各种污染物,人类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英、美、日等
发达国家相继发生了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八大公害。

  例如,1943 年 5 月至 10 月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烟雾事件,大量汽车尾气产生的光化
学烟雾,在 5 个月时间内造成 65 岁以上老人死亡 400 多人。1952 年 12 月英国伦敦由于冬
季燃煤产生大量煤烟,引起大面积烟雾,发生严重烟雾事件,能见度突然变得极差,整
座城市弥漫着浓烈的臭鸡蛋气味,居民普遍呼吸困难,短短几天就导致 4000 多人死亡,
此后两个月内又有 8000 多人陆续丧生,震惊世界。

  第二阶段:宝贵的觉醒。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促使人类环境意识开始觉醒。在环境觉醒
历史进程中,出现过著名的 3 本书。

  第一本书是《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是一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这本书揭露
了为追求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因而也有人把它叫做《没有鸟鸣的春天》。其代表性语言

是, 不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 。

  第二本书是《增长的极限》,是 1972 年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

济学家会聚在罗马提出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的代表性观点是, 没有环境保护的繁荣是推

迟执行的灾难 。

  第三本书是《只有一个地球》,是 1972 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秘书
长莫里斯·斯特朗委托经济学家芭芭拉·沃德和生物学家勒内·杜博斯撰写的。这本书的主要

观点是, 不进行环境保护,人们将从摇篮直接到坟墓 。

  第三阶段:奋起的飞跃。经历了沉痛的代价和宝贵的觉醒之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
识逐步深入,对发展不断进行深刻反思。以 4 次世界性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人类对环
境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期间发生了 4 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 1972 年 6 月 5 日至 16 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