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建筑后浇带法及施工技巧浅析

  后浇带法在建筑工程中已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对后
浇带规定的不一致方面。由于后浇带是通过施工过程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或伸缩的调整
办法,所以,只有从设计到施工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才能使后浇带(缝)满足设计意图,从而起
到它应有的作用。施工后浇带主要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群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

 

收缩变形减小温度应力。

 

  一、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后浇带,也称施工后浇带。按作用分可分为三种: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
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
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后浇带一般可同时考虑几种作用,但终究是临时性的措施,
待将该处混凝土补齐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所以施工也有特点。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 ”

缝 很宽,

“ ”

故称为 带 ),待

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

“ ”

这种 缝 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

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

 

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二、施工后浇带的做法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
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

 

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
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
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
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 60%-80%,剩下的
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些,这部分差异沉
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
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 60%

 

以上。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
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
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
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
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
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 700-1000mm

 

为宜。

  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久留直缝。对于板,可
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

 

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三、应用后浇带法的施工技巧
  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
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
地下室后浇带不宜留成直槎。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
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涂刷界面剂,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
度等级增大一级,并且采用掺加了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 ,
宜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并应有专人负责。后浇带混凝土浇
筑完毕后,

 

应注意做好养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