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传承建筑文化的尴尬

关于中国建筑文化,一直以来就是舆论关注的焦点,针对建筑文化的走向亦是众说

纷纭。洋风劲吹的建筑设计界,追求新、奇、特的现代建筑,其功能混乱、造价惊人、结构荒
谬的现状,让越来越多的人担忧:我们正在失落着自己的城市文化和建筑文化。有人说,
近 20 年来文物建筑受到的破坏,已经超过了过去 200 年,随着城市化的浪潮席卷华夏,
许多名城弥足珍贵的文化遗存正在消逝。

  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以 保护、传承、发展、创

新 为主题的 中国民族建筑(文物)

保护与发展 高峰论坛近日在北京闭幕。保护和传承中

国建筑文化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面对生存、利益等诸多问题,传承中国建筑文
化不可避免地面对着尴尬。现在有一个观点就是要保护民族建筑,也就是说,民族建筑处
于不安全或受伤害的境地中。问题的关键是,民族建筑面临着哪些不安全因素?现在对民
族建筑有威胁的都有哪些因素?

  传承中国建筑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城市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城
市,建筑文化一定是多元的,既要借鉴吸收外来建筑文化,也要继承保护中国建筑文化。
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态度,那就是既要强调和做好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也要强调保证
生存、尊重市场规律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态度。在传承的问题上,更多的和重要的是研究和
传承中国建筑文化中思想精髓的部分,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同时还要处理好
改革开放过程中,向各国学习好的经验和先进技术与如何立足本土从国情及从实际出发
的关系。也就是说,既要尊重历史,也要传承历史,将历史的风格附于新的建筑物中,将
城市的文脉一贯相承下去。

  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一说出某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人们
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这个城市。比如,提起卢浮宫或埃菲尔铁塔,巴黎便会浮现眼前;
提起金字塔,人们便会想到埃及的开罗。倘若我们的建筑全都打上了别人的烙印,倘若我
们的建筑文化遗落殆尽,我们又当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又当如何寻回文化的自信 ?
建筑刮起崇洋媚外风,古建筑成了城市发展的障碍和绊脚石,现当代建筑逐步沦为了互
相攀比造价和花样的昂贵游戏,给我们造成不只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文化上的沦落。古
城是逝去年代的历史见证,它最重要的价值还不一定是经济价值,是一种历史文化价值、
是情感价值,是能够引起中国人自豪感的价值符号。当然,不排除建筑过程中开发商的效
益,需要指出的是,赚钱是无可厚非的,追求经济利益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也应具备
起码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心。正所谓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

   你要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首先要爱你的家、爱你的城!你必须懂得文化遗产对一

个国家、一个民族所产生的巨大凝聚力! 这是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的直抒胸臆和殷切期
待。建筑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城市固有的个性风貌,是历史磨砺下的文化积淀,既凝聚着
浓厚的人文精神,也展示着民族的文化底蕴。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就是保留历史文化遗
产,这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和民族文化的振兴。然而,重经济、轻文化的城市化进程,
非但使应保护的文物和建筑受到破坏,由于建筑文化的缺位,也使城市失去了特色。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惋惜地叹道,北京古城举世闻名,但很多美的东西现
在看不到了,被大量丑陋的新建筑遮挡和破坏了。首都北京尚且如此,国内其他大中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