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企业财务战略中的七大误区

1、资本增值重点在资本扩张
  资本的本质属性是追求价值增值,于是很多企业把资本扩张放在其经营的首要地位,
特别是一些新的公司或新上市公司,其扩张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收购、兼并或大比例送转股票,
把大量资产装进上市公司,以求获得更高估值。
  但当企业扩张时,业绩增长应当与资本增长同步或者应当超过资本扩张的步伐。近年来
不少上市公司大比例送转股票后,每股收益所表现的业绩出现同比例但反方向的滑坡,从
而使其股价由

“贵族”沦落为“垃圾”。

  由此可见,资本扩张虽然是必要的,但必须有限度,企业必须在业绩增长有保障的前
提下,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扩张的步伐。
  

二、只要是现金都可以用来理财
  有些企业认为,只要是手中有的现金,不管是储备的流动资金,还是向银行贷款的资
金,只要没有花出去,都可以当作

“闲置资金”拿来理财。

  事实上,在决定对外投资之前,企业要分析手头的富裕资金是否

“自由”,这笔钱的抽

出会不会对公司运营和未来发展构成不利影响。比如,一个饭馆年终结算净利润达

50 万元,

但明年要花费

20 万进行局部装修及添置厨具(属于追加投资);考虑农副产品的上涨和人

工成本提高,还需增加

10 万流动资金(属于 追加运营资金)。所以,这家饭馆老板年终可

以放心拿回家的钱只有

20 万元。

    “自由现金流”是指未分配利润扣除追加投资和追加运营资金之后的部分,通俗地说,自
由现金就是与企业正常经营无关的闲置资金。当年史玉柱将资金

 从“脑黄金”保健品公司抽

离去建巨人大厦,动用的就不是自由现金,最终导致整个公司被拖垮。而后来他将从

“脑白

”赚取的丰厚利润的一部分(约 3 亿元)购 入民生和华夏两家银行上市前的“原始股”,就

是用闲置资金来理财,获得超过百亿的收益。

三、自己参与管理的项目比投资理财产品更放心
  第一代企业家,很多都是靠自己的勤奋,将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一旦他们在某一个
领域成功了,就相信在别的领域也会成功,于是宁愿自己投资项目,也不会将企业的钱去
炒股、买基金、做风投,因为那是请他人操盘,不放心。
  但事实上,这样做的风险比投资理财的风险更大。比如公司今年投资一个

1000 万元、与

主业无关的项目,第二年起每年有

2000 万元产值、150 万税后净利润,项目续存期为 10 年。

那么这个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IRR)为 8%。可以用 5 年期国债 5.74%的年息作为项目的机会

成本

——1000 万投入 项目就不能买国债吃利息了。在做出项目决策时不可忽视机会成本。比

如在上面的例子中不能只看到

8%的年收益率,扣除 5.74%的机会成本,项目最多可带来

 

2.23%的额外收益,也就是每年 22.3 万元。
 

四、筹资比用资更重要
  现实中,企业的财务经理总将

“资金紧张”挂在嘴边,并常常为筹资疲于奔命,认为企

业的理财目标就是筹资,只要筹到资金便是见到了效益。但事实上,很多企业的资金并不缺
乏,缺乏的是营运资金以及保值增值的能力。这必然导致优质资产少,劣质资产多,资产流
动性差,变现能力不强。一个企业应拥有多少资金,必须与其自身的经营规模、投资方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