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地基处理方法与研究

摘要:黄土地区经常发生水土流失、地基湿陷、水库边坡、路堑及黄土源边滑坡及崩塌等灾害
性地质活动,对工农业建设及人民生活经常造成严重危害,所以采用适合的处理方法处理
黄土的失陷性对

工程

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水工建筑物的基础设计时,时常会碰到软弱地

基问题。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强夯法;灰土挤密法
  在西北、华北地区常会遇到黄土地基处理问题,通常包括低湿度湿陷性黄土以消除或减
小湿陷变形危害为主要目的,同时需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地基处理问题,以及高湿度软弱黄
土(尤其是饱和黄土,多由湿陷性黄土饱水转化而成,饱和度

Sr

﹥80%)以提高地基承载

力、减少有害压缩变形为目的的地基处理问题。由于后者的工程特性多与一般粘性土类似,
主要应考虑地基的压缩变形,可按软弱粘性土对待,而前者则主要应考虑地基受水浸湿后
的湿陷变形。
一、垫层法
  垫层法是先将基础下的湿陷性黄土一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做
成垫层,以便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湿陷量,并可减小地基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
可将其分为局部垫层和整片垫层。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

1~3m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时,宜采

用局部或整片土垫层进行处理;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或增强水稳性时,宜采用
局部或整片灰土垫层进行处理。

 

  垫层的

设计

主要包括垫层的厚度、宽度、夯实后的压实系数和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等方

面。垫层设计的原则是既要满足

建筑

物对地基变形及稳定的要求,又要符合经济合理的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局部土垫层的处理宽度超出基础底边的宽度较小,地基处理后,地面水及管道漏水

仍可能从垫层侧向渗入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而引起湿陷,因此,设置局部垫层不考虑
起防水、隔水作用,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及有防渗要求的建筑物,不得采用局部土垫层处
理地基。

 

  

2.整片垫层的平面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的宽度,不应小于垫层的

厚度,即并不应小于

2m。 

  

3.在地下水位不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未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时,对

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或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采用整片土垫层处理地基较为适宜。但
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考虑水位上升后,对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
土层引起湿陷的可能性。

 

  二、重锤表层夯实及强夯
  重锤表层夯实适用于处理饱和度不大于

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一般采用 2.5~3.0t 的

重锤,落距

4.0~4.5m,可消除基底以下 1.2~1.8m 黄土层的湿陷性。在夯实层的范围内,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获得显著改善,平均干密度明显增大,压缩性降低,湿陷性消除,透水
性减弱,承载力提高。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其湿陷起始压力较大,当用重锤处理部分湿
陷性黄土层后,可减少甚至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因此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重
锤夯实的优越性较明显。

 

  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一般认为,是将一定重量的重锤以一定落距给予地基以冲击和振
动,从而达到增大压实度,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目的。强夯
加固过程是瞬时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使土体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如
土体结构的破坏或排水固结、压密以及触变恢复等过程。其作用结果是使一定范围内的地基
强度提高、孔隙挤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