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及展望

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农耕时代形成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必须牢牢树
立改革开放的观念,与大时代的步伐保持一致。增强创造意识,我们很有可能在

21 世纪创

造出为数众多的、世界一流的建筑艺术品。

 

首先要突破封建意识的重围。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农耕时代形成的,它一方面
是劳动人民创造性智慧的体现,一方面又渗透着统治阶级主要是封建统治阶级政治哲学的
影响。这种哲学的核心即所谓

“天不变,道亦不变;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导致中国建筑乃

至整个中国社会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必须在思想深处彻底粉碎这
个紧箍咒,牢牢树立改革开放的观念,与大时代的步伐保持一致,与世界潮流步调统一。

 

其次要走出工匠心态。我们常常感觉到,中国建筑文化中负面的东西,直到今天仍然在无形
地影响着我们。这方面我感觉到的突出一点是,我们的相当多的建筑师今天仍然未能摆脱
“工匠心态”的束缚。 

匠人(或工匠)的职业习惯于重复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艺,匠人的身份习惯于被动接受任务
按照业主的要求干活。在那个尊卑有序的等级社会里,他没有资格让人按照他的设计接受工
件,他也缺少作为

“专家”的职业荣誉感为自己成功的设计而自豪,并随时为自己的创作进

行辩护,甚至抗争。总之,在那种生存条件下,他无法养成作为一个

“家”的独立人格尊严。

惟命是从是他的基本心态,也就是我这里所说的

“工匠心态”。 

工匠心态在今天最常见的表现是:习惯于重复作业。一张简单的图纸复制了又复制。于是造
成千篇一律的现象。其次是缺乏专家的职业尊严。你要他怎么干,他就怎么干。这是造成我们
许多城镇建筑景观杂乱不堪、互相雷同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宏伟而优异的天坛祈年殿是世界木构建筑的最高代表

 

第三要走进

“现代思维”。从世界范围看,一个半世纪以来,建筑经历了两次美学革命,第一

次叫

“现代主义”,差不多持续了一个世纪;第二次叫“后现代主义”,已近半个世纪。经过这

两次变革,人们获得一系列新的观念和共识。

 

首先,建筑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需要想像的。有为的建筑师都应该把建筑设计视为艺术创
作过程。那种否定建筑的艺术属性的建筑师,说明他不过是建筑的工匠;

 

其次,美是流动的,任何一种美的形态其能量是随着时间而消耗的。因此在审美领域不存在
永恒不变的美学法则和规范,那种把艺术风格和形式定于一尊的做法和想法,已经一去不
复返了;

 

再次,艺术的发展是无限的,艺术的方法也是无穷的,因此艺术创作(自然包括建筑设
计)已经合乎逻辑地走向了多样性,并且形成互相并存的格局。这意味着艺术家(建筑师)
已进入一个

“各显神通”的时代,彼此尊重成为他们基本的处世哲学,那种互相诋毁、互相否

定的态度已经不合时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