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策略实证分析

  个人理财投资策略的首要问题是决定资金如何在资产类别中分配,据调查,当今国内
普通城镇居民选择的资产类别即投资工具主要包括储蓄、债券、保险、基金、股票、黄金、不动
产等。

2007 年投资者选择最多的理财方式是基金,2008 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者更加

青睐于比较保守、安全的储蓄,而在

2009 年,政府也采取了积极的货币及信贷政策,以此

增加投资者的信心,股票成为投资的首选。个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工具及投资比例的时候,
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即收入、年龄、投资偏好等进行资源配置,制定投资组合或理财
方案。因此,选定何种投资工具及投资比例成为投资组合过程的重中之重。

 

  一、文献回顾

 

  国际权威专业机构给个人理财所下的定义是

“通过财务策划来弥补生活现状与预期目标

差距的行为,制定合理利用财务资源、实现个人人生目标的程序。个人进行理财时需要运用
理财工具,而有效的利用理财工具就必须进行投资组合。

Markowitz 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最早

提出关于组合投资的均值

――方差模型(Markowitz 1952),开启了金融投资定量化研究

的先河,成为金融投资理论研究的主要论题和决策实践的重要工具,构成了现代投资组合
理论的核心基础。投资组合是指为达成一个或多个投资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一系列投资工具,
也就是运用资产组合来完成理财目标,提出当投资者面对多种资产,考虑用多少种资产,
每种资产占多大比例时,资产配置的决策过程就开始了。

 

  而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或制定个人理财方案,可以根据个人的资金状况、投资动机、投
资期限的目标、年龄、风险偏好、税收考虑等因素来确定。例如通过对大中型城市居民个人理
财的需求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低收入的家庭对理财需求更强烈,学历较低的人对理财需
求较弱。结合上述各种因素,研究者引入了生命周期理财理论,其是由

F・莫迪利亚尼与

R・布伦博格、A・安多于 20 世纪 50 年代共同创建的。该理论认为,人会根据一生的收入和
支出来安排各个生命阶段的即期消费和储蓄,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效用最大化。即不同
的家庭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其不同的财务状况、资金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都会导致不同的理
财目标。

 

  关于投资组合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基于个人生命周期、资金状况及投资偏好三个因素来
分析个人投资组合中各投资工具所占比例的研究较少。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个人理
财业务、投资组合理论的发展分析,或者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等单方面的研究分析。由于现实
情况的限制,实证方面的研究更少。

 

  二、研究假设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生命周期、资产状况及投资偏好三个因素与五大投资工具所占投资组
合比例的相关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得出适合不同人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将个人生命周
期分为单身期、家庭事业形成期、家庭事业成长期、退休前期及退休期五个阶段;资产状况由
年收入表示,分为小于

10 万元、10~50 万元、50~100 万元、100~300 万元及大于 300 万元五个

等次;投资偏好分为保守型、中庸型及进取型三个类别。

 

  假设

1,资产状况与储蓄比例呈负相关。个人的资产状况由年收入表示,总体而言,个

人投资理财策略中储蓄所占的比例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提高。但考虑到个人或外部条件的影
响下,就会有所不同,就如个人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存在不同的投资偏好,国家的调息
政策等都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储蓄比例。就投资者个人而言,随着个人收入的不断提高,投资
者的可支配收入也越来越高,相同比例下储蓄的资金会逐渐增多。为此,投资者在财务安全
的基础之上,开始追求财务自由,更加注重资产的增值,就会逐渐减少储蓄比例,转而有
闲置资金去投资其他收益较高的投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