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硬件工程师写的职业发展回忆录

——20 年工作经验谈(经典)

我是一个有

10 年电子产品研发经验的工程师和 10 年 IT 知名公司研发中心管理经验的技术

管理者。世上好的管理理念可能归纳起来就那么

1~2 百条,也都好理解,难的是怎么适当地

运用在特定的环境中。下面的文章共

18 篇,是我 20 年工作中的片段,也是我在研发及管理

中的实际体验和感悟。

1. 技术启蒙

1977 年的 5 月我进了宿迁无线电厂。今天已极少有人知道这家厂, 但当时这家厂还是有些名

气的,因为当时设计新产品技术队伍中有在文革中遭解散的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的校长,

教导主任,系主任,各科教师。其中有中国的第一代电化学专家叶厚禺,第一代无人驾驶康

拜因

(拖拉机)的无线电控制设计者赵骥,第一代雷达设计师赵柏林,第一代无线电专家洪

瑞楫,第一代飞机机械师龚维蒸,还有靠

“自学成才”的 60 年代即是华电工程师的张世昌。

这些人才,多是因政治运动,先被排挤到学校再被下放到宿迁。当时工厂设计的晶体管图示

仪和集成电路测试仪以及微波测试仪器产品畅销全国

龚维蒸老师原为系主任,当时已有

50 岁,头发花白,是南工(现南京东南大学)双专业的

50 年毕业的本科生,也是中国第一本《无线电设备结构设计》教材的编写者。在工厂是结构

设计室的主任,当时我们有

6~7 个高中毕业生跟他学模具设计和仪器结构设计。每天半天学

习理论和做作业,半天工作。当时的工厂主产品

JT-1、JT-3 晶体管图示仪畅销,每台成本

几千块,每台销售价

7 万 5 千块。市场竞争也不激烈。

龚维蒸老师主要给我们上

4 种课,《机械制图》,《材料力学》,《冷冲模设计》

《无线电设备结

构设计》。他讲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结合实例,总是鼓励人,从不批评人,也从没看过

他发过脾气,真正的敦厚长者。当时我们基础实在是太差,他讲完一点,总是会问:听懂了

么?因为我的好问和勤奋,使我很快在几个人中脱颖而出。

2 年多的上课使我打下了良好的

无线电设备结构设计理论基础,我当时还花半个月的工资买了铁摩辛柯的《材料力学》硬啃

了很长时间

,一直到读了大学才知道,龚老师的课选的是多么准确和有效,使我们一点弯路

没走。我的一个大学老师跟我们说的是:学好《机械制图》,《材料力学》,给你半个工程师。

对一个电子产品结构设计工程师来说,真是金玉良言。

我的另一个师傅是张世昌,因为工厂要自制一套

4 开制版机(用来做 PCB 的胶片)我被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