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我国水利建设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概要:简述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和我国从古到今都受洪涝干旱灾害的侵害。新中国
坚持发展水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在未来的时间里坚持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维系生命的源泉。电,社会发展的血脉。生命不能缺水,生活不能缺电。化水患为水利,
变水流为电流,这是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由之路,
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纵观全球水资源分布:总储水量约为

13.86 亿立方公里,大部分水储存在低洼的海洋中,

96.54%,而且其中 97.47%(分布于海洋、地下水和湖泊水中)为咸水,淡水仅占总

水量的

2.53%,且主要分布在冰川与永久积雪(占 68.70%)之中和地下(占

30.36%)。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
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

1%,实际上,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量远低于

此理论值,主要是因为在总降水量中,有些是落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如南极洲,或者降水集
中于很短的时间内,由于缺乏有效的水利工程措施,很快地流入海洋之中。由此可见,尽管
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水源则是十分有限的。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而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如果按水资源总量考虑,水资源总量
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占有量只有

2500 立方米,

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1/4,在世界排第 110 位(按 149 个国家统计,统一采用联合国 1990

年人口统计结果),已经被联合国列为

13 个贫水国家之一。全国年降水总量为 61889 亿立

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即河川径流量)为

127115 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

8288 亿立方米,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全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 28124 亿立方米。应该指
出的是,我国水资源南北差异较大,形成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格局

, 长江以北水系流域

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64%,水资源却只占 19%。干旱缺水成为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长江以南每年的汛期持续

4 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国降水量的 60%~~~80%。往往造成洪涝灾害。

 

因此治水成为历代王朝的头等大事。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

185 年汉初至 1911 年清末 2096

年间,长江中下游发生较大洪灾

214 次,平均约 10 年一次,且有逐渐频繁的趋势。唐代平

均约

18 年一次,宋、元时期平均 5~6 年一次,明、清年代平均 4 年一次,到民国年间,几

乎年年遭灾。汉江中下游干堤则达到三年两溃的程度,有些滨湖地区甚至

"十年九不收"。历

史上堤、圩的修建是没有统一规划的,且又是多年逐渐形成的。
可见水利工程关系着民生民计。自

1949 年建国以来,据有关部门统计:共建设各种类型的

水库约

8.6 余万座总库容达到 460 亿立方江河引水工程的引水量达到 3125 亿立方,可控水

量共

7.625 亿立方约占河川径流量的 20%。有效地控制了河流经量。在发电灌溉和供水等方

面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于

2006 年 5 月 20 日全线建成的三峡大坝,全长 2309 米,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海

185 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工

程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

2250 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

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地处四川省雷波县与云南永善县
接壤的溪洛渡峡谷段得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四个巨型水电站中最大的一

———

个,装机容量与世界第二大水电站

伊泰普水电站相当,总装机容量为

1260 万千瓦,年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三,为 571.2 亿千瓦时,相当于三个半葛
洲坝,是中国第二大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