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商品出口的后顾之忧
  

1997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 3251 亿美元,比 1996 年增长 12.1%。其中,出口

1827 亿美元,进口 1424 亿美元,全年实现顺差 403 亿美元。中国首次位居世界贸易排位
的第

10 位(1998 年 3 月 10 日《国际商报》第 1 版)。这在世界经贸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

期,

 各国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仍取得这样的成绩,而且还保持较大的顺差,实

属不易。我国由于在商品出口方面不断缩小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已成为世界贸易中不可
忽视的贸易大国。
  然而,随着国际化经营格局的不断变化,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不容乐观。《世界经
济论坛》最近发布的

1997 年全球经济竞争力排行榜显示,中国在排行榜中仅列第 29 名。

目前,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仍然令人忧虑。
 

 忧虑之一:

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不高,档次较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逐步实现出口结

构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初级产品的比重由

80 年代的 50%降至 1994

年年的

16.3%,同期制成品的出口比重由 49.7%上升到 83%。这一历史性变化,反映了

我国对外贸易已开始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表明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在世界经
济中地位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出口的制成品是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低
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者是粗加工和初加工品。以

1994 年为例,在 1210 亿美元的出口产

品中,初级产品,包括粮油、畜产、矿产、燃料类资源性产品占

16.3%;轻纺产品,包括服

装、丝绸、鞋类、百货、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性工业制成品占

57%;机械、运输设备及电子、

化工产品类及技术密集性工业制成品只占

25.4 %。 即使是 1995 年出口相对比重较高的机

电产品,也有相当数量技术含量不高,档次较低。总之,近几年出口增长很快的是服装、棉
布、棉针织品、毛针织品,轻工产品多数是低档、低值的劳动高度密集型的产品,机电产品也
是以手工工具、机械零部件、元器件、消费性电子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说明,我国
当前的出口结构仍是很低级的。如果长此下去,不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势必失去国际市场。

  

忧虑之二:

出口商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

的差距,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低档、低价状态的还是多数。 美国著名的经济双周刊

《金融世界》曾评出当今世界

50 大驰名品牌,竟没有一个是中国的商品。我国有些出口商品

的质量确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服装行业为例,目前我国服装品牌已逾万种,出口额和产
量均为世界之最,但却没有一个品牌誉满全球,而且价格也比人家低得多。由于产品质量不
高,市场的竞争力自然很低。丝绸产品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古代就有著名的

“丝绸之路”,

丝绸备受中东和欧洲国家的青睐;

 生丝出口量和绸缎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 80 %和

40%,是我国出口创汇的大宗产品之一,可是由于丝绸质量的下降,造成在国际市场上的
竞争力下降。

1994 年, 我国生丝价格比 1991 年下降 62%;我国一些丝绸制成品由于质

次,进不了国外的大商店,只能在街头地摊销售,直接影响了我国丝绸的声誉。有的出口商
品在品质、规格、数(重)量、包装安全、卫生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以化工类产品出口为
例,

 1996 年广州市区经商检的出口化工产品 1818 批, 货值 10425 万美元,商检不合

格的有

128 批,货值 501 万美元; 不合格商品批次、货值分别为 7.04%和 4.8%。出口商

品存在如此严重的质量问题,怎能拿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呢?
 

 忧虑之三: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缺乏后劲。一是国际市场容量有限,世界劳

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近年趋于稳定,增长额不大。二是亚洲

“四小龙”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地区)的生产结构和商品结构与我国大体相似,彼此之间的竞争大于其互补性,逐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