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经济贸易与海南发展

第一篇章:论当代经济贸易中的国际贸易

摘要

: 摘   要

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中国经济从没有这么深切地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
美国经济衰退,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元持续大幅贬值,石油、粮食、资源
价格高涨

……在享受到全球化带来利益的同时,中国经济正在越发深切地感受

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国内通货膨胀问题、美元持续贬值、国际能源价格暴涨
国内出口增长放缓、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幅减缓等等的问题都陆续呈现,温家宝总
理在

3 月 5 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即着重提及"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不确定因

素和潜在风险增加。

"报告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充

分做好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各种准备,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因此新型的国际贸
易理论体系对当今中国尤显重要。

 

 

 

关键词:新国际贸易理论 贸易利益 成本理论

一、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

国际贸易理论作为现代

§经济§理论的专门分支始于亚当·斯密。他在其《国富论》

中提出了绝对成本的概念,后经李嘉图修正,形成了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
论提示了互利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益的来源。继而俄林在其《区域间贸易与国
际贸易》一书中对此作出了解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即

H—0 模型)。这一

理论指出: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在于各国资源禀赋的不同,并且对国际贸易的
商品和要素模式作了确定性的结论。至此,奠定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层次
的核心。

比较成本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此后,雷布津斯基、萨缪尔森等人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完善和补充,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流行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特点是逻辑严密,形式完美。但这也是它的弱点所在
因为现实的世界毕竟不如它想象的完美。事实上,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自它诞生之
日起,就不断遭到严峻的挑战。里昂惕夫之迷,首先通过实证研究对它关于国际
贸易商品和要素模式的预测提出了疑问。战后,尤其是

60 年代以后,国际贸易

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发达国家间(即要素禀赋相似国家间)的贸易以及相
似产品之间(即生产所需要素比例相似的产品之间)的贸易等。对此传统的国际
贸易理论一筹莫展。

80 年代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致力于利用产业组织理论

和市场结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用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和相异产品
等概念及思想来构造新的贸易理论模型。以斯蒂格利、克鲁格曼、格罗斯曼以及赫
尔普曼为主要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创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吸取了以往诸多
贸易理论的合理因素,发展出自己的理论。这一理论因其理论的新颖、分析方法
的独到和解释现实的能力逐步为大家所赞同,其地位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国际贸

易理论。格罗斯曼、克鲁格曼为此先后获得了克拉克奖。该理论也被称为 新贸易
理论

Neo—trade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