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及其全球影响

1990—2050 年中国粮食需求预测: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在广泛地比较了世界各国的经

济发展经验和深入地研究了中国的特殊国情的基础上,对

1990—2050 年期间中国的人口和

GNP 的增长情况做了预测,预测结果列于表 1 中。目前,许多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认为中国的人

GNP 被低估了,为了更加充分地估计中国未来的人均谷物和粮食需求量,将 1990 年中国的

人均

GNP 提高一倍,上调到 740 美元,以此为基数进行预测分析。将各预测年份的人均 GNP 预

测值带入前面从国际经验分析中得到的经验公式,就可以得到对应年份的人均谷物需求量的推测

值。当人均谷物需求量推测值小于

1990 年的实际值时,预测值取两者中较大的数值。假定谷物占

粮食的比例不变,由人均谷物需求量预测值可以推出人均粮食需求量的预测值。

决定一国的人均粮食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它的人口和自然资源的比例;二是它

的经济和技术水平;三是它的资源配置机制。因此,当两个国家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经济发展水平

相当时,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较低的国家,其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也应当较低。中国的人均自然资

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意味着用国际经验公式推测的人均谷物需求量必然是偏高的,

再考虑到预测值是从推测值和

1990 年的实际值中取大的,因此我得出的预测值只能偏高,不会

偏低。认为未来

20 年中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会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是错误的。我们的政

府不应该不负责地向人民许诺为他们提供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食品消费水平,我们的人民也不应

该不切实际地期待享受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食品消费水平。中国目前的低收入-高食品消费模式

没有持久存在的根据。由总人口和人均粮食需求预测可以得到粮食总需求预测,结果列于表

3 中。

2中国粮食产业的长期趋势

1950—1994 年中国的粮食产业:从 1950 年到 1952 年,中国的粮食产业从 1.32 亿吨恢

复到

1.64 亿吨。从 1952 年到 1977 年,中国的粮食产业从 1.64 亿吨提高到 2.83 亿吨,25 年

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2.21%。从 1977 年到 1984 年,粮食产业从 2.83 亿吨提高到 4.07 亿吨,

7 年间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 5.33%。从 1984 年到 1994 年,粮食产业从 4.07 亿吨提高到 4.45

亿吨,

10 年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0.90%。1978—1984 年期间中国粮食产业的高速增长在

1985 年猝然而止,并就此进入为期 10 年的徘徊时期。这种重大转折出现的原因有四:一是国家

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财政支持减少。农业财政补贴已经大大超过了政府的能力,不堪重负。二

是粮食的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同时谷物的大规模进口又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三是

1984

年城市经济改革启动之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升,农业生产成本也随之上升。四是工业

化的快速推进特别是农村工业化的迅猛发展,降低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比较收益,使得生产

要素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从粮食生产部门向非粮食生产部门大量转移。

总之,进入

80 年代中期以后,国内产业之间的比较收益格局和社

政治

力量对比格局共同

决定了

1978—1984 年之间的粮食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这一时期的粮食生产的的确确是“超

常规增长

”。同时,1978—1984 年之间中国粮食产出的增长经验也告诉我们,只要存在有利的经

济条件,中国的粮食产出就能实现快速增长,粮食增产的潜力是存在的而且很大。这也告诉我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