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跨文化交际语境与跨文化交际

付 永 钢

( 暨南大学珠海分校, 广东珠海 519070)

  要: 交际语境由各种不同而有联系的因素构成, 这些因 素可以归 纳为两大 类, 即外显 的因素和 内化的 因

素。交际是交际参与者不断调整自己从而顺应外显语境因 素和对方 的内化语境 因素的一个 动态过程。由 于

文化的差异和语境的复杂性, 跨文化交际中的顺 应比较困难。以外语作为交际语的跨文化交际可能发生在目
的语 国, 也可能发生在源语国, 两种不同背景下的具体交际 场合可分为 三种: 以目的语文 化为主的 场合, 以 源
语文 化为主的场合、

两种文化均衡型的场合。各种场 合中语境顺 应的方向 有所不同。在第 一种场合, 语言 语

用和社会语用两方面都需顺应目的语文化; 在第 二种场合, 语言语用一般也需顺应目的语文化, 但社会语用方
面应顺应源语文化; 在第三种场合, 社会语用的顺应可灵活 处理。在所有 三种情况下 都必须顺 应目的语的 语
言规则, 遵守其语音、词汇及语法常规。

关键词: 语境; 外显因素; 内化因素; 顺应; 跨文化交际; 语言语用顺应; 社 会语用顺应
中图分类号: H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7242( 2002) 04- 0028- 05

    11 语境、跨文化交际语境与交际

美国社会和人类学 家 Dell H ymes 在谈到交

际语境的重要性时认为, 语境在决定人们交际言
行是否恰当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 懂得正确地利
用语境的人在交际中往往能取得成功( 1974) 。在
对语境的研究中, 他提出了 SP EAKING 理论, 将
语境的因素分为八大类, 它们是: 行为情景( situa-

t ion) 、

参与 者( participants) 、目的 ( ends) 、行为序

列 ( sequence ) 、风 格 ( key ) 、工 具 ( instrumental-i

t ies) 、

规范( norms) 、体裁( genre) 。在对这些因素

的详细分析中, 他十分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
相互间的作 用( 1972b) 。比利时 语用学专 家 Jef

V erschueren 在他最近出版的新著中指出: 语境包

括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 the mental w orld) 、社交
世界 ( the social world) 、物 理 世 界 ( the physical

w orld) 以及语言语境( 2000: 75- 103) 。我国学者

贾玉新教授把语境分为

/ 宽泛的交际环境0 和/ 具

体的交际环境

0( 1998: 55- 186) 。另一位中国学

者斐文将语境划分为

/ 大语境0和/ 小语境0( 2000:

13) 。两位中国学者也以大量的篇幅论述了语境
因素之间的关系及语境对交际的制约功能。

虽然学者们对交际语境所包含因素的具体分

类因其研究角度的不同有所差别, 但我们从中可
以体会出两个共同点: 一是语境因素都可以分为

/ 外显的0和/ 内化的0两个方面。外显的因素主要

是指交际的物理大背景( 如目的语国各方面的总
体情况) 、交际发生的时间、地点、场合、语言、具体
的上下文, 等等。内化的因素是指那些由于( 本民
族) 文化的熏陶和个人的经历已经深埋于心中的
价值观念、

信仰、

民族心理、

行为准则和规范、

文化

修养、个人体验, 等等。内化 因素存在于 人的心
中, 是长期生活的积淀,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而外
显因素一般都可见可闻, 往往是临时形成的, 具有
可变性。从学者们的理论中可以悟出的第二个共

同点是: 交际是一个动态过程, 各种语境因素相互
作用和影响使交际得以进行; 如果交际双方内化
因素之间、

内化因素和外显因素之间均相互协调,

则交际就比较顺利; 反之就会出现问题。例如, 中
国学生与中国老师在教师办公室就学生的学习情

况进行讨论。这时的外显因素有中国的大背景、

办公室以及房间中所有的东西、谈话的时间及性

质、

使用的语言、

前后说过的话, 等等; 内化因素有

师生双方各自的价值观念、

信仰、民族心理、

行为

准则和规范、文化修养、

个人体检, 等等。由于老

师和学生都来自同一文化, 他们的许多内化因素
比较相似或接近, 如价值观念、民族心理、行为准
则和规范等; 而且双方都处于本民族的大小环境
中, 所以交际双方都比较容易对自己的言行进行
调节而适应对方和环境。这是同族人之间的交际

比较容易的主要原因。这相当于 Verschueren 所

#

28

#

2002 年第 4 期

总第 74 期

外语研究

Foreign L anguag es R esearch

2002, l 4

Serial l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