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光源旋转和光透过转磁场两效应的机理和影响

2004 年刘武青提出光源旋转效应,到 2008 年他又提出光通过旋转磁场效应,都报了

专利。光源旋转效应,是用电钻(转速每分钟

2600 转)带动凸透镜旋转,使光线透过凸透

镜,能减小光的波长、增大频率和照度。

 光通过旋转磁场效应,是光透过旋转磁场后,与光

通过静止磁场后比较,光的波长、频率、强度、颜色等等发生了改变

”。这两种效应,传统光学

理论都不能解释。作者想到:

1905 年爱因斯坦提出光束是不连续的粒子流,这些粒子叫光

子。光子的能量方程为

E = hν〔E 是光子的能量;h 是普朗克常数(原为 6.623×10-34 焦耳•秒,

现改为

h=6.626×10-34 焦耳/秒);ν 是频率〕。光的频率 ν=光速 C/波长 λ。还提出光速 C = 

300000 公里/秒,是最高的恒定速度。较多人认为是合理的。将他对光的见解与下述有关光的

物理学新见解结合一起,即可导出光的本质、产生过程和传播动力,对上述两种效应的机理

和影响做出合理的解释。

1. 有关的物理学新见解

1.1   绝对温度与负电位的关系

根据玻尔兹曼常数

k=1.380658×10-23J/K(K 是绝对温度),eV= -1.60217733×10-19J,是

一个电子在

1 V(伏特)时获得的能量。将玻尔兹曼常数除以 eV,得 1 K= -0.86174×10-

4eV。因 e(电子)只能是 1,不能是小数,所以,1 K= - 0.86174×10-4 V,即绝对温度与负

电位的关系。它表示绝对温度与负电位可以相互换算;绝对温度越高处的负电位越低,绝对

温度越低处的负电位越高;加热能降低物质的电位,制冷能升高物质的电位。由

“烧红的铁

棍之电位很低,可在日光照射下晾凉

”,可知电位很低的物体能排斥日光;由“冰凉的铁棍

之电位较高,可在日光照射下晒热

”,可知电位较高的物体能吸引日光。 

1.2           光子的本质、产生过程和传播动力

关于光的产生,

1950 年严济慈介绍,原子内的电子在轨道上运行时,不发射能量。原子的

发光过程包括有激发和发光:激发,即电子由一个能量较低的轨道,跳至一个能量较高的

轨道;原子的发光,即那个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跳回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显见他说的发

光过程不够充实。尚不知光子是啥样的电磁结构、形状和体积大小?什么能量能使电子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