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一种特殊群体。

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

,不仅这些最近

就业难已成为众所周知社会问题,毕业前的焦躁、不安、忧虑困扰者众多学生,对他们进行毕业前的心
理调适,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各高校也把学生就业视为关系自身生存与

发展的大问题,被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
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

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但是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一下的是随着高等教育由 精英教育 过渡

到 大众化教育 ,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

2002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 145 万,而 2008 年实际需

要就业的大学生已达

600 多万。这些数字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使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思想

压力。还有金融危机日益严重、全球经济持续下滑的大环境下

,我们更是饱受煎熬。面对如此的情况,我认

为了解影响就业的心理因素,积极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及时调整不良的就业心态,帮助大学生在就业市
场实现顺利就业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心理表现
  

1.

 

功利心理

  择业功利心理,是指从择业的趋利避害出发,片面扩大自我利益的追求而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评
价。

2007 年,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对全国近百所高校的 6 000 多名大学本

科毕业生进行了

2006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

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个人功利取向方面。其中,

” “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 重东部,轻西部 、 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 的想法仍没有得到

 

明显改观,从调查答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们求职择业时的功利心理。
  

2. “ ”

 

求 稳 心理

“ ”

  择业求 稳 心理,是指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追求工作职位的安稳、清闲、福利待遇好等等,不愿意
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因而,毕业生对全额财政保障的事业单位趋之若鹜,
公务员考试热度始终不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愈演愈烈,即使选择企业也首先以企业的归属和大

“ ”

小而论,似乎不太在意对企业的发展前景的分析,甚至全然不顾 人职匹配 的客观合理性。求 稳 心理

 

主要由于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造成的,受家庭传统文化影响,干部、知识分子家庭尤甚。
  

3.

 

从众心理

  择业从众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时因为 跟着感觉走 而盲目从众。形成择业 从众 心理现象主要是
由于缺乏择业主动性,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的充分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
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

 

择业的客观环境,随大流而造成的。
  

4.

 

依赖心理

  择业依赖心理,是指在择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形成择业依赖心理现象主要是
由于个人独立决策能力不强,缺乏进取精神而造成的。往往表现为不主动出击,消极逃避就业市场,抱
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依赖家人通融社会关系,试图通过关系就业;依赖老师、学校送工作上门,总

念着 车到山前必有路 ,天上也会掉馅饼,试图坐等就业;即便有就业岗位选择的机会,也要向千里之
外的家长寻求决策帮助、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以致贻误择业时机。
  5.自傲心理

  自傲是过高估计自身实力而产生的一种优越感。这种心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反映比较突出。他们在求

职时,好高鹜远,自命不凡,挑三捡四,怕吃苦,讲实惠,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不受
用人单位的欢迎。自傲心理使大学生严重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自己的求职目标和现实产生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