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谈和谐社区的设计理念

  新型社区应该是和谐社区,亲情社区,人文社区,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
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应在建筑、规划、景观设计中应该以新的设计理念来
操作。

一、社区街区化

  现在有很多的小区还是延用早期的超大规模,封闭式的大盘。这是不适宜的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国的住宅开发建设模式。往往开发商拿到一块
地,围合起来加以精心打造、包装,以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

“产品”推向市场,这

成了开发者的最高追求,也就成为住区被从城市中划出来并加以封闭的最大动
因。其二则来自转型期所出现的社会现象。从人们的居住心理来分析,人们买房
不单买的是住所,还希翼由此买到一个身份,要尊贵、要独特当然就要与他人保
持距离;此外,转型期社会的动荡、贫富差距所造成的不安定感,也促成了住区
都加以封闭,而且是用物化了的和高科技手段实实在在地加以封闭,以此使居
住其中的人感到安全。
  达到和谐社区,就需要社区形成大开放小封闭的规划模式,即整体是开放
的,小范围是封闭的。原来部分纯属内部小区的道路,职能提升变成赋予城市功
能,增强了街道活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建筑设计保证街道网格的密度,一定的
人车混行,此外,增加开放性的公共绿地分布和数量,而不盲目追求集中绿地
的规模和气势。
  具体可以分两步走,首先保证街区化的规划形态、通过物业管理手段,实行
街区开放、组团封闭的管理方式,尽量缩小封闭范围。第二步就是到社会经济发
展到一定程度,民众心理成熟和对安全的固有思维定势改变以后,实行彻底的
开放。这也就意味着小区的消失,社区直接由建筑群组成,成为庭院空间直接与
城市公共空间相联系的结构体系。

二、建筑类型、功能、风格的融合

  在社区内部,应该实现不同建筑类型与建筑功能的配合,实现更多不同档
次的建筑产品和谐共处,设计理念上从一种片面强调阶层分化的思维模式,转
化为一种不同阶层和谐共处的模式,这样对社会的稳定有益。在欧洲的发达国家
强调

“特定阶层”的社区状态已经改变,倒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强调居住人群

的细分,这是一种落后的观念。社区建设应该追求多样性,实现不同建筑风格、
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建筑功能的有机融合,如果一个一百万平米的大社区采用同
一种风格,那样多少会显得单调。

三、不同社区之间的融合

  改变社区在城市中各自为政的孤立的状态。旧有的小区建设思想是以自我为
中心,一切从小区自身出发,但从城市的角度讲,一旦小区建成后,属于整个
社会。小区与小区缺乏系统的联系,一方面,不同的住宅区不能交流,另一方面
不同小区的体育、娱乐设施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总体规划与建筑设
计的时候,针对各小区个性化设计的同时,保证不同小区之间在空间上、功能上
的更多联系。

四、地域特征在社区中的重要性

  地域特征塑造对于建设人文社区是最有效的,不同地方的文化、历史都不一
样,小区文化应以本土文化为立足点。依托地域文化产生的社区最有凝聚力和认
同感,是有根文化。一些小区作为舶来品,原版照搬,不考虑本地自身情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