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对于电机铸件的气孔原理及消声方式探讨

1 造型采用目前电机行业普遍采用的首批生产的铸件经机加工后,发现内壁处存在大

量的小气孔,孔内壁较光洁,有些地方还呈蜂窝状,即发生了大家常说的皮下气孔,术语
称为反应性气孔。电机铸件出现这种气孔就报废,废品率高达

30% 40%,给公司造成很大

的经济损失。为此,公司进行了专题研究。
  

2 反应性气孔的形态特征

  反应性气孔是铸铁件较为常见的一种缺陷,是指金属液与铸型之间或在金属液内部发
生了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孔。其中第一类反应性气孔是金属液铸型间的反应性气孔。通常分
布在铸件表皮下

1 3mm 处,有时只在一层氧化皮下面,表面经过机加工或清理后,才暴露

出来。该类气孔或呈球形或呈犁形,孔径约为

1 3mm;有的呈细长形,长度可达 7 10mm,

大多垂直于铸件表面。
  

3 反应性气孔的形成机理

  关于反应性气孔的形成机理,国内外对此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仍是众说纷
纭,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主要观点有氢气说(

 H 2 O 核心氢气泡) ,氮气说和一氧化碳

说(

 CO 核心 H 2、N 2 气泡)等等。对此,笔者对各学派学说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并结合

我国铸造行业及电机行业铸件生产的具体实践和特点,在此论述一下反应性气孔的形成机
理,为进一步提出有效防止措施提供依据。
  

3. 1 金属液铸型界面气相反应

  

3. 2 金属液内部铁渣反应及元素间的化学反应

  高温金属液中,富集的碳(优先析出的石墨)与溶渣内含有的自由

FeO 将发生反应,

产生

CO 气体。这种 CO 气体,难以排除,便形成了反应性气孔:FeO+ < C> + CO %( 10)

另外,铁液中各元素之间也会发生反应,当铁液氧化严重时,溶解的氧与铁液中的碳相遇
会发生反应,与溶解的氢相遇将发生反应,产生

CO 和 H 2 O 气泡并沸腾,形成反应性气

孔。
  

3. 3 反应性气孔的形成原因

  经上述分析可知,反应性气孔中的气体的主要成分为

H 2、CO 和 CO 2。其形成的原因

比较复杂,在此,笔者结合生产实际,认为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1)铁液浇注温度低浇注温度低,则铁液凝固快,反应所形成的气体还未来得及逸

出,便已凝固其中形成气孔。另外,从流体力学的角度看,高温金属液接近液体,粘度小,
传递压力能力强。而低温铁液实际上是属于半流体,粘度大,传递压力能力低,即使压头很
大,但实际金属液中压力并不大,使得气体容易侵入,而不易上浮排出。还有一点,铁液浇
注温度低,则铁液中溶渣不易上浮和排除,导致浇入铸型的铁液溶渣较多。
  (

 2)铸型水分含量高和透气性低水分含量高,则 H 2 O 蒸气量大,这是 H 2 气体的主

要来源。铸型透气性低,则这些气体难以排出,易形成反应性气孔。
  (

 3)金属液气体含量高金属液中,本身气体含量高(包括溶解于铁液中氧与氢等,

这是反应性气孔中

H 2 O、CO、CO 2 的来源之一) ,这些气体若在凝固前难以逸出,必将

产生气孔。
  (

 4)铁液氧化严重铁液氧化严重,则易生成氧化物,使氧溶解,发生( 1) ( 4)化

学反应,并易与

C 发生( 10)与( 11)反应,形成 CO 气体等。

  (

 5)铁液中元素 S 和 Mn 含量高铁液中 S 和 Mn 元素含量高时, S 以 FeS 存在于铁液

中,并与铁液中的

Mn 反应生成 MnS.MnS 溶于氧化渣并降低其熔点成液态,从而使渣中自

FeO 能与石墨(成分为 C)充分接触,发生( 10)反应,产生 CO 气体。

  (

 6)孕育剂未充分预热粒状孕育剂若不经充分烘烤预热,将附有大量水气及其它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