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传统营销理论的方向在哪

一个真实的故事所引起的话题
  曾听出版社的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投身于保险销售的青年人在业
务拓展上屡屡受挫之后,无奈之下退而写起了有关保险销售的文章与书,谁也没有想到的
是其中一本有关保险销售技巧的书在业界颇为畅销,这位青年人一炮而红,名利双收

——

自然各种培训授课邀请接踵纷来,青年人竟慢慢成为业界的专家级人物。

  谙熟内情的朋友将此奚之为营销界的黑色幽默,而我却感到有一丝难言的苦涩

——这

位青年人在保险推销业务上的失败以及保险推销理论上的成功(而这套理论却是假实践之
名而行)从某种程度上不正是折射出我国营销界的一些真实现状?我感到可怕的却是这内
里的逻辑与衍生关系

——有关成功的理论是否应该来源于实践?这青年人却鲜有成功业绩

而我们又不能不承认青年人确有才华(甚至可能是非凡的保险专业技能),因为并不是什
么人都能随随便便写出一本专业畅销书。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如果仅仅局限于从究竟是先
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层面来审视,我们发现自己难离悖论的巢穴,因而我们就不能不从条

——也就是说环境因素入手,来找寻事件之间原有的真实的依存关系。  

  思维以及行为何以难以超越我们所生存的环境  

  在澳洲

Seven-Eleven24 小时便利店的店员培训课程中,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

——一位

售货员在店中遇到抢劫,他把收银机里的钱快速拿出,交给歹徒之前还问了这样一句:

“用

袋子给您装上好吗?

”,劫匪点头,他便麻利的把钱装进塑料袋中,交与劫匪。等确信歹徒

走得无影无踪,他才打电话报警。

  培训官的总结,对待劫匪,要

“treat him like a customer”——就是说要像对待顾客一样

春天般的温暖,要什么给什么,绝对不能与歹徒发生争执甚至反抗;并且还要牢记两个单
词:

smoothly and quickly

——就是说给劫匪拿钱、递钱要爽快麻利,不要有多余的动作。

  培训官这样解释,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抢劫的人神经往往高度紧张,为了避免
情绪失控而导致可能的过激行为,作为店员以及顾客一定要配合劫匪,帮助他们顺利完成
抢劫任务;如果抢劫过程中正好有顾客从外面进门,还应该提醒歹徒注意,不要造成歹徒
的惊慌。

  因而见义勇为的员工甚至顾客,不但得不到鲜花和掌声鼓励,甚至面临的将可能是被
公司辞退甚至司法指控的危险,因为他的行为是将店员自身以及在场顾客的生命置于一个
危险环境而不顾

——我们看到,这与我们国内所崇尚的价值标准与处世准则有着根本性的

不同,而国内的许多学者专家将此解释为西方世界的人本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