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浅析产险精算职业

寿险和健康险真不懂,有幸在产险行业从事精算工作六年时间,简单谈谈产险行业。
那位兄弟在评价产险精算时用到了

“声誉好”三个字,对此我不敢完全苟同,原因可以

参见下。

与其评价精算不同领域,不如评价保险业的不同分支的发展前景,精算的职能与作用

是与所处的大保险环境息息相关的。

1. 产险行业存在非常显著的周期性,回顾近几年,2007-2008 是行业的低谷,随之而来

的是较好的年景和政策的规范化,带来的也就是行业的普遍好转,对应的是

2010-2011 年。

目前,行业普遍认为盈利性周期已经开始转变,随着车险市场竞争及其政策不确定性的不
断演化,未来

2-3 年(甚至可能更长)预期将走向薄利甚至亏损周期。但我们相信中长期一

定会有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存在。因此,一切脱离了时间前提的是非判断都不是真正的唯物观。
因此,

“声誉好”也只能放在一个并不长的周期内去评价。这样的周期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年

限(大约为

35 年)相比,可以说没那么重要。

2. 车险占据产险业务规模的 75%以上,产险精算的两大传统职能

—准备金和定价—只

有当其能够对车险业务的经营(承保、理赔管理)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并真正为公司带来
看得见的好处(

top line 和 bottom line 的增长)时,才是真正的起到了精算应有的职能。

3. 目前市场中做的较好的大中型产险公司,包括部分思想活跃,敢想敢做的小、新公司,

都已不同程度的在精算定价技术(例如,

GLM 预测模型)用于车险承保经营上进行了尝试

和实践。这种尝试或实践也给若干公司走精细化管理,做技术性车险经营的发展方向奠定了
基础,这部分公司将在未来的薄利周期中取得先机;相反,动作缓慢,思想陈旧的公司将
面临市场的残酷考验。

4. 精算的另一分支

—准备金将不能只局限于各种财务报告的准备金评估范畴内,这样

的发展将使得公司内部的准备金精算师处于卖苦力而不讨好的境地,日常的工作中应多从
“流量三角形”中发现经营问题,为公司稳健经营出谋划策,提示风险;同时应与定价精算
师更多的交流与沟通,相互取长补短,避免闭门造车。

5. 随着中国产险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政策的成熟化,精算一些非传统职能,例如资本管

理,风险管理,产品开发与管理,将逐步在公司和行业内部萌芽并得到发展,只是对时间
和空间的预期尚不明朗。保监会近一年多来一直在积极的推进新的偿付能力体系的研究,相
信未来会有一些精算师成为公司的

“CRO”。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大数据”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视线,电商、物联网、

物流、零售业等行业已经认识到大数据在公司经营中的变革作用。若产险精算师能掌握大数
据分析技术,并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

business sense,我想未来的十年内可能能看到部分有

思想的精算师活跃于各种高新产业中,成为

“首席运营官”!

7. 总而言之,不管身处何种行业,科学管理与创新将是公司乃至行业保持健康发展的

支撑点与动力,精算师应把目光放宽,放下传统精算教科书中的陈旧调调,工余闲暇多对
专业,行业乃至经济大环境进行发散性思考,发掘自身潜力和机会,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并且思想活跃的人,精算师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