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园林式建筑空间结构的装饰性

  摘

 要 园林建筑空间的结构形式,可以说是一种装饰形式;而建筑空间的结构秩序,也

是一种装饰秩序。在园林式建筑的空间结构中,这种装饰手法是一项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这种装饰秩序的研究,使我们能更深刻的体会到装饰性在空间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装饰秩序 几何图案 立体圆雕 空间秩序 

  

 

  建筑作为一种居住文化,正是人类为了解决自身居住问题而营造的一种文化形态。建筑
的物质性、环境性、空间性决定建筑与人生命存在的依赖关系,哪里有人的活动,哪里就会
有建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类生命在空间的表征,建筑的意向性、审美性同时也
赋予建筑以艺术性。由土木、砖瓦、石头构建的传统建筑具有巨大的空间文化性,即表现在它
的物质材料上,也表现在空间结构的建筑装饰上。当人们不在满足于对建筑的表面装饰之时,
其内部的空间结构便越来越重要的参与到我们的装饰艺术舞台上来了。

 

  一、传统园林式建筑空间结构的形式与特点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
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
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

 

  (一)借景形式与特点。

 “借景”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园

林中的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是造园技法中最巧妙地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
借景内容包括:借山水、动植物、建筑等景物;借人为景物;借天文气象景物等。如北京颐和
园的

“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时赏景,景象曼妙。 

  (二)对比形式与特点。

 “对比” 是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

明、突出。对园林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
疏朗、开阔。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

1.2 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

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这
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与对比;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
的婉蜒曲折与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与先抑后扬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
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

 

  (三)夹景形式与特点。

 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线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因此,

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
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
景的深远感。比如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是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
美丽的林带所夹峙,形成独特的景观。

 

  二、园林建筑空间结构的装饰性

 

  (一)点线面的装饰

 

  园林建筑结构的形式秩序,与装饰的形式规律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别,正如著名建
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所说,建筑是

“于立体及表面之比例,布置之权衡上发挥其图案效果”。所

以园林建筑空间的结构形式,实际是一种装饰形式;建筑空间的结构秩序,也是一种装饰
秩序。装饰秩序中的几何图案是用点、线、面等抽象的集合形构成的图案纹样。图案中的几何
形象和自然形象一样,都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以现实自然界存在万事
万物为素材,经过整理,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巧妙加工成有秩序、赋于韵律节奏的画面,
组成单独或连续的图案纹样。几何图案来源于自然形象,但绝非简单摹仿,而是对客观事物
运动变化的高度概括,即有条理、有秩序的组织结构,有规律和有节奏的运动变化,并要求
创造出一种新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