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湘西山地村落建筑的生态特性研究

 

     目前,建筑文化遗产的年代界定范围逐渐延伸,将更多的当代建筑遗产纳入建筑文
化遗产保护开发范畴已成为国际上一个毋庸置疑的趋势。

      在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人们开始对现代建筑发展进行反思,认识到流行的建
筑形式,如摩天大楼、玻璃幕墙,耗费能源、浪费土地、破坏自然等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进行
重大变革,而地方民族建筑突出地体现了建筑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其发生和发展无不
充满了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湘西山地村落的先民们,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朝夕相

处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生态建筑理念。

      1、建筑环境选址

      1.1 日照

      在山地环境中,由于坡度、坡向和基地的海拔高度不同,不同山坡基地日照时间和日
照间距差异很大。如图

1 所示,同一山地,南坡日照间距要求明显小于北坡日照间距要求。

而各个坡向的基地,其日照时间变化也有很大不同:南坡、东南(西南)坡的日照时间相对
较长,东坡、西坡次之,北坡和东北(西北)坡最短。湘西地区阴雨天气偏多,日照较少,
建筑多选择南坡、东南(西南)坡,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日照。

      1.2 通风

      湘西山地地区,气流运动受地形的影响很大,除大气候风以外,还有地形及温差影
响所产生的地方风。地方风往往对建筑通风起主要作用,常见的类型包括山阴风、山谷风、山
垭风、水陆风等。

      湘西传统建筑在选址上通常都考虑了对自然风的利用,建筑一般都沿河沿江布置,
河谷可以为建筑带来清凉的河谷风,夏季可以有效地改善建筑的通风,并起到降温去湿的
作用。

      1.3 绿化

      湘西流传着“明坟暗屋”的民间谚语,常常把房屋修建在避风不显眼的弯沟里,屋前
不是被几棵大树掩隐着,就是被小山包遮挡起来,人们还特意在院门旁种植几棵甚至成片
的树木或竹林。

      湘西地区自古有敬奉树神的习俗,往往将村落入口选择在枝繁叶茂的大树附近,并
将大树作为守护村子的风水树,每逢有灾有难、有病有痛,人们便带着香、纸、酒、肉到风水
树前祈祷祭拜,有的还要在枝头扎上一绺绺红布寄托心愿。风水树对视线起到既遮挡又引导
的作用,即便原本没有大树,人们也会在村口种上一两株树苗,随着村子一起成长壮大。风
水树也常种植在村落的戏台、水井附近,或伫立于村民集会和进行各种活动的广场中央,郁
郁葱葱的大树,为村民们提供了互相交往、劳动歇息的场所空间。夏季,茂密的枝叶遮挡住
强烈的太阳辐射,提供凉爽的树荫,降低周边温度;冬季,树叶落尽,保证了充足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