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建筑审美欣赏中的意象重建

    摘要:建筑既是实用的,也是艺术的,而艺术是要通过审美欣赏才能获得的。在建筑艺术
欣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意象重建,它同时也是建筑审美欣赏的核心。本文从文学的美学
角度,着重分析研究了在建筑审美欣赏中意象重建的作用和欣赏过程中领略的不同层次,
由外及内,由里触及建筑欣赏中人物相融的最高境界,以期提高建筑欣赏的品位与水平。

 

  关键词:建筑;审美欣赏;意象重建

 

 
  

 建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钢筋砼、型材等建筑

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类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窑洞、水塔、寺庙等等。广
义上来讲,景观、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在西方,建筑素有

“凝固的音乐”与“石头史书”的

称誉。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耶的经典名作《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
观,这三个标准一直影响着后世对建筑的认识和发展。

 

  

 建筑物只是坚固、耐用却不美观,那它只能是满足功能的房子。只有具备了实用和审美

两重性的建筑物才可称为

“建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艺术。建筑具有独特的审美,因而

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就要从领略建筑艺术欣赏内在的审美规律出发,探索建筑欣赏的内核

—意象重建。 
  

 意象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系统,所谓“意”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的意向、意欲

和表达的思想情感、艺术追求等,而

“象”则指人们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能为感官直接感受、

知觉、体验到的非现实的表象。意象是人与世界的交流融合中生成的精神品,实际上是一种
心理存在和一个审美表象系统(包括仿象、兴象、喻象与抽象),经过物态化和物化构造生
成的现实的艺术品。

 

  

 为什么在欣赏建筑艺术时要进行意象重建?这是因为意象在建筑创造和建筑欣赏中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而欣赏建筑艺术依然是意象生成的

过程。在建筑物起始的构建及建造过程中,设计师及建造者们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依
据自己的理念、思想、精神、情感意象倾注融灌于建筑中,在建筑物中无不打下建造设计者的
精神世界与艺术追求的意象烙印。而审美欣赏者站在创作者的肩上欣赏建筑,在接受创造者
原有意象的同时,也在重建扩展着自己对建筑的新意象。虽然这种建筑欣赏生成意象的契机
来源于已有建筑艺术品,受其外观和内涵的暗示与引导,重建的意象不会完全脱离原有意
象,重建一个与原有意象毫无任何关系的意象,但这种意象的生成不是简单的重复或复制
不可能完全获得建造者创作的原始创意,而是欣赏者对建筑能动的产生意欲、情感、想象,
重建着一个与原创意既有相通,又有区别的新的建筑意象世界,这一意象世界的生成是建
筑欣赏的核心,其实质就是建筑艺术欣赏的意象重建。

 

  

 建筑意象的重建,对于不同时代、不同环境和不同的人所生成的意象也不尽相同。从古

至今,众多名人名家、文人墨客和欣赏者住足在建筑成果前,在赞叹中流连忘返,留下了无
尽意象世界的千古绝唱。如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它最早出现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

时代,历代王朝都进行过多次扩建与修缮,主要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把其作为城堡防御匈奴、东胡的南下掠夺,其军事作用是卓有成效的。而随着朝代的更迭,
长城的防御功能逐渐弱化,赋予它更多的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与聪明的象征。由于它多建于
群山之颠和逶迤的险山峻岭中,为欣赏者留下丰富的意象世界。毛泽东曾写道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和“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等大气磅薄的诗句。

而今,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成为向世人开放的
游览圣地。在穿越历史的金戈铁马和峥嵘岁月的空间中,游览者寻找着古人建造者的足迹,
感叹着先人们伟大的创举,生成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意象。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