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比较分析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资金。根据权益与义务配比的原则,社会保障资金应

该由政府

——企业——居民个人分项负担。从居民个人来看,预防性储蓄假说已经表明了个

人在积极地进行自我保障,这为政府分担了很大一部分难题。但其负面影响也是极大的,即
它直接影响到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从根本上制约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效果。企业,特别
是国有企业,经济状况的恶化从另一个侧面暗示了政府应该负起社会保障的大部分责任。

政府如何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从中国的实践来看,政府可以通过无偿性收入(税收)、有

偿性收入

(债务)和变卖公有资产这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达到政策目标。

一.无偿性收入筹资
利用税收为社会保障制度筹资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无偿性,政府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

随着

“费改税”的逐步推行,开征社会保障税业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其主旨在于解决社会保

障资金筹集中的非效率问题。在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过程中,环节过多,操作复杂,人财物
耗费巨大,直接导致了效率的低下。开征社会保障税达到

“强化社会保险费的征收,解决统

筹缴费中的拖欠问题

”,“使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固定化、规范化、社会化、集中化”的目标,

在当前难以企及。

(一)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效率,实质上是解决资金拖欠,使之能及时、足额取得的

问题。社会保障税开征的初步设想是将待业保险、养老保险基金等五大收费项目

“费改税”。然

而这一设想无助于改变目前资金筹集的困难处境。因为:

(1)中国社会保障的范围主要是国

有性质的企业和机关的职工,根据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收费理所当然地以国有企业为主。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低下,拖欠社会保障费是不得已而为之。开征新税后,名称的改变不
会对税源的扩大产生多少积极的影响。

(2)公共财政的性质决定了以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为特征的林达尔均衡在现实中极难实现,搭便车现象不可避免。在以法制健全、税收征管严
密著称的西方诸国中尚且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法制极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则更是平常
不过。

(3)开征社会保障税之后,

“欠费”现象是消失了,但不过是以“欠税”代替而已。因为中

国社会的特色决定了政府文件的效力并不逊色于人大的法令,在某种程度上还略胜一筹。政
策性收费已经具有了税收的强制和固定的特征,它和税都是国家强制力的表现,名称的互
换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问题。统一的税率可以解决政出多门、收费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但若
要达到此目的,从行政上进行改革做到政令统一,亦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

(4)欠费问题的

根本解决在于微观经济主体效益的提高,并且应有健全的法制和严格的执法来保证

——社

会保障税显然没有这方面的效力。

(二)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社会保障税一般是以工资收入为课税对象,普遍实行累

进税率。

“职工个人以工薪收入、国有企业以职工工资总额、个体与私营企业主以缴纳所得税

为纳税对象,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应纳税由政府预算直接安排

”的税制设计,隐含了这样一个

前提,即:预开征的社会保障税的课税对象与已开征的所得税的课税对象同源。对个人

(含

个体工商户

)的课税客体与个人所得税相同;对企业的课税只不过是企业所得税的翻版。因

为企业的计税额是纳入成本的,最终只不过是在减少企业所得税的同时,增加了社会保障
税而已;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一手从政府手中拿到薪水,一手又缴纳社会保障税或直接由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