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从而导致不透水面积大幅度增加,

致使相同降雨条件下,径流系数增大,洪峰提前,洪量增大,对城市排水和河道行洪构成
巨大的压力,也威胁着首都的城市安全。因此,在国家科技部和德国联邦教研部(

BMBF)

的支持下,在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水务局的资助下,从

2000 年开始开展了

“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的研究。项目的目标是建立实用的雨洪控制与
利用技术体系和推广应用体系,以充分利用雨水,缓解水资源危机、削减洪峰流量,确保首
都防洪安全。因此,本项目系统研究了北京城区降雨径流的水质与水量规律、雨洪收集、滞蓄、
传输、处理、回用和入渗回补地下水技术、透水砖及地面铺装技术,提出了雨洪利用基本模式
和拟定了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建设了

5 种类型总面积 60 hm2 的 6 个雨洪利用试验示范区。

项目于

2005 年 2 月通过了专家鉴定,结论认为本项目首次对我国城市雨洪利用进行了系统

的技术集成示范研究,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中国城
市的雨洪利用具有开创性意义。

主要科学技术成果项目分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示范推广研究

3 个层次开展,通过

基础研究为应用和示范推广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应用性研究形成雨洪控制与利用的技术体
系,通过示范推广研究建立推广应用体系。

基础性研究成果通过历史资料收集、现场勘探和试验,查清了北京城近郊区的第四系水

文地质的地层岩性、分布规律和入渗性能,对表层岩性进行了分区,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环
境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和分区,指出了适宜地下水回灌的地区。

1999 年 1/5000 航空影像资料为底图,利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 GIS 软件对规划市

区范围内的下垫面类型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得到了

24 种不同类型下垫面所占面积及其

分布。并通过对不同年代城区下垫面的调查和统计分析,总结了不同年代下垫面的变化规律,
为进行城区降雨径流规律分析和雨洪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了基础资料。

利用

28 个雨量站的系列资料,对北京规划市区不同重现期的 10min~7d 短历时和月、汛

期、年长历时雨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统计参数,摸清了城区降雨的时空分布和时程
分配规律,绘制了

100 张不同频率和时段的降雨等值线图,提出了北京城区特短历时暴雨

的拟合公式。根据长系列城区汛期出境水量的实测资料,结合上述降雨和下垫面分析结果,
研究得出了以不透水面积比率为参数的城区降雨与径流关系综合图,由此分析得出了不同
水平年的城区雨洪可利用潜力。

对北京城区西部、东南部、东北部的不同类型屋顶、普装地面、绿地、机动车道的降雨径流

水质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摸清了其径流水质与下垫面类型之间的关系和随降雨历时、降雨
量的变化规律,为处理和利用雨水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