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制造光伏电池的关键步骤

——虽然绝大多数光伏制造商都使用 p 型硅片,但 n 型硅片可以提高效率

  可以说,晶硅光伏电池最重要特性就是其

p-n 结。虽然电池的其他特性也会影响转换效

率,但

p-n 结却是电池的基本功能。

  在

p 型和 n 型半导体区的交界面处,在入射光的激发下产生了载流子,且其电性相反,

因此产生了电流和电压。现在大规模生产的光伏电池,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

p 型硅片,其基

底材料就是硼掺杂的

P 型硅片。在生产过程中,将磷掺杂的 n 型区引入到硅片的向阳面就形

成了电池的发射极。

  为了制作

p-n 结,发射极中磷掺杂浓度必须高于硼掺杂浓度。根据工艺设置,p-n 结或

者发射极的深度约为

0.2~1μm。

  制作

p-n 结有几种可行技术,相比其他广泛使用的热扩散技术,离子注入和 PECVD 在

相对小范围内使用。

  热扩散通过两个环节将掺杂原子引进硅片。首先,将硅片涂布上掺杂剂。该环节可以通
过丝网印刷、喷涂、或者化学气相沉积(

CVD)完成。然后,将硅片置于 800

℃~900℃下加

热,使掺杂原子扩散进入硅片。

  扩散

  制作发射极最常见的技术包括磷硅玻璃(

PSG)中磷原子的热扩散,该过程可以使用

分层式烘炉使

400 至 1000 片电池同时被掺杂。

  硅片暴露在平均温度约

820

℃~860℃的氮、氧气(N2/O2)氛围下,在其表面形成一

层薄薄的

SiO2。另外,在工艺氛围中也注入了三氯氧磷(POCl3)。

    三 氯 氧 磷 (

POCl3 ) 分 解 并 与 氧 气 ( O2 ) 反 应 形 成 氯 气 ( Cl2 ) 和 五 氧 化 二 磷

P2O5)。氯气(Cl2)很容易与大多数金属反应,这样就能清除硅片表面的金属杂质。否

则,就会对

p-n 结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五氧化二磷(

P2O5)扩散进硅中,形成了掺杂源

——磷硅玻璃(PSG),磷硅

玻璃中的磷原子再扩散进硅片。这步叫做

“驱动”(drivein)。有时是在比其他环节更高的温

度下进行的。

 

    通常来说,完整的扩散工艺流程包括如图 1 的四个主要步骤,用时约 1 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