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绩效考核评估的三大方法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企业管理者们都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加强与完善
企业的绩效管理,但是很多公司绩效管理结果还是很不理想。
评级量表法
评级量表法是最古老也是用得最多的考核方法之一。评级量表法把员工的绩效分成若干项目,
每个项目后设一个量表,由考核者做出考核。评级量表法之所以被用得最多,是因为考核者
发现它极易完成,而且费时又少,又好学,并且有效性也很高。评级量表法之所以能实现考
核的目标,是因为它创造了一种数量化考核,它把员工绩效的每一因素都反映了出来,总
考核成绩可以被看作绩效增长或被用作进行提升的依据。
除表示形式的评级量表,还有非表形式的评级量表。非表形式的量表通常有效性更强,因为
它对量表上的每一点特征都作了简短的说明,而不是简单地量表上的高或低,因为评级量
表上的每一水平的特征都作了精确的描述,因此考核者可以给员工的绩效一个更精确的评
价。在以表形式的评级量表上,考核者只能主观地确定每个要素每一等级的水平。多数评级
量表都是非表形式的,因为其考核内容与工作联系更紧,更针对员工的表现。
每个测评单位可根据自己行业的特点,制作一些量表作为评价的依据,量表可以复杂些,
也可简单些,只要能测出不同的品质就行。总的说来,评级量表又简单又省事。同时,决策
者发现评级量表可以满足很多考核目标,因为它给出了绩效的结果,这个数量结果可以用
来调薪、调配工作等。
评级量表法也有缺陷。使用这种量表,考核者很容易产生晕圈误差和趋中误差。过于宽大的
或中庸的考核者,就会把每个人的每个项目很快地评为高分或平均分。多数评级量表并不针
对某一特别岗位,而是适用于组织的所有单位,因而不具有针对性。评级表也容易使考核者
的偏见或晕圈效应进入绩效考核中。
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是由美国学者福莱

·诺格和伯恩斯在 1954 年共同创立的的,它是由上级主管者

纪录员工平时工作中的关键事件:一种是做的特别好的,一种是做得不好的。在预定的时间,
通常是半年或一年之后,利用积累的纪录,由主管者与被测评者讨论相关事件,为测评提
供依据。
关键事件法包含三个重点:第一,观察

;第二,书面记录员工所做的事情;第三,有关工作成

败的关键性的事实。其主要原则是认定员工与职务有关的行为,并选择其中最重要、最关键
的部分来评定其结果。它首先从领导、员工或其他熟悉职务的人那里收集一系列职务行为的
事件,然后描述

“特别好”或“特别坏”的职务绩效。这种方法考虑了职务的动态特点和静态特

点。
对每一事件的描述内容包括:

(1)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2)员工的特别有效或多余的

行为

;(3)关键行为的后果;(4)员工自己能否支配或控制上述后果。在大量收集这些关键事件以

后,可以对它们做出分类,并总结出职务的关键特征和行为要求。关键事件法既能获得有关
职务的静态信息,也可以了解职务的动态特点。
关键事件法的具体做法。在职务分析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工作者有
时并不十分清楚本工作的职责、所需能力等。此时,职务分析人员可以采用关键事件法。具体
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可以向工作者询问一些问题,比如:请问在过去的一年中,您在工作
中所遇到比较重要的事件是怎样的

?您认为解决这些事件的最为正确的行为是什么?最不恰

当的行为是什么

?您认为要解决这些事件应具备哪些素质?。对于解决关键事件所需的能力、

素质,还可以让工作者进行重要性的评定。比如,让工作者给这些素质按重要性排队

;按五

点量表打分

;或给定一个总分(比如 20 分)让工作者将其分摊到各个能力、素质中去。、

关键事件法的主要优点是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职务行为上,因为行为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