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核电三问

 

9 月 11 日,1200 余名来自核

工业和学术界的企业代表、专家学者,以及

20 多位院士齐聚北国名城哈尔滨,为期 4 天的

中国核学会

2013 学术年会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正式拉开帷幕。

  哈尔滨是我国核工业人才培养和装备制造的重要基地之一。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是创建

1953 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哈军工”),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

海军装备、海洋工程、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在这样一所有着光荣
历史和深厚核科学研究基础的大学举办此次盛会,使得今年的年会有了特殊的意义。

  中国核学会学术年会是我国核科技界学科设置最全、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
平台,每两年召开一次。过去的两年,我国核电行业逐渐走出日本福岛事故的阴霾,开始迎
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来自教学、科研、企业不同战线的核电专业人士坐在
一起,讨论一个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未来

10 年,甚至更长时期,核电怎么办?综合不同人

士的发言,记者提炼了三个关键问题,这三个问题涉及核电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也是公
众和产业、学术界都关心的热点。管中窥豹,三个侧面在提醒我们,

“纠结”的核电如何前行

才能不辱使命?

  

1 装备制造产能过剩,如何解?

  黑龙江省从事核电设备制造的企业共有两家,一是一重,二是哈电集团。哈电集团进军
核电领域不算早,从

2004 年开始,经过近 10 年努力,投资 40 多亿,目前初步具备了批量

生产核岛和常规岛主辅设备能力,

AP1000 蒸汽发生器工艺和制造国产化大部分难关已经攻

破。但没想到的是,费尽千辛万苦投入巨资形成的产能,迎来的却是订单下滑,产能过剩的
残酷现实。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建伟对记者说,这十几年,核电就
像坐过山车,一会上一会下。

“我心脏都受不了。”

  韩建伟说,无论是核岛主设备还是常规岛设备,包括设备工艺国产化,均进展顺利。现
在最需要的是多生产产品,把工艺和技术固化,把技术工人培养成型。因为第一台容易做好,
但连续高合格率非常困难,对企业来说,项目连续均匀启动是非常关键的。

  因为福岛事故,包括哈电在内,国内装备制造企业订单大幅下降。哈电、一重、二重、东
方电气

(600875,股吧)和上海电气(601727,股吧)加起来一年核岛主设备产能超过 10 套,按照

2020 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 5800 万千瓦的规划计算,全国每年需求只有 4 套,最多也就

5 到 6 套。

  为何这几大企业会纷纷提高产能?根据记者了解,原因是几年前曾经传出国家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