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论滨水区域建筑规划合理设计

  要:滨水建筑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外貌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笔者从自然

环境的融合、场所特征的营造、建筑形态的塑造三方面出发,探讨了滨水地区住宅建筑规划
的合理设计,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滨水地区、建筑设计、环境融合、场所特征、建筑形态
滨水建筑作为滨水区重要的构成要素,对滨水区的环境改善、空间塑造、场所形成、视觉完善
与特色突显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滨水建筑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如何避免
在新的滨水区建设中走弯路,如何逐步恢复遭受破坏的滨水空间与环境,是当今人们所面
临的重要课题。
1 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只有与自然进行相互交织,才形成整体上的融合,也才有意义的表达。一般来说滨水建
筑与滨水自然环境的融合可分为二个层次

:总体关系的融合、室内外空间的互动。

1.1 总体关系的融合
这种层次强调将水和其他自然景观建立起与群体建筑的关系,是建筑与自然基于总体层面
的宏观思考。例如北海颐和园以及圆明园,水面辽阔、碧波万顷,正如《园冶》中描绘的一样
“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常以水面包围陆地以形成岛屿,建筑环岛而立,自然形成
一种离心和扩散的格局。又如,中国民间临水建筑,在临近水边的建筑部分采用架空、挑台,
架桥等手法将水与建筑融为一体。总体关系的建立使得建筑与自然构成对话的关系,二者并
不是孤立而存在的,而是相互融合、互为依靠。建筑群融合于自然之中,甚至可以说是成为
自然的一部分,与原有基地共同构成新的、更加宜人的环境。
1.2 室内外空间的融合
在滨水环境中,需要将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造成空间的流动,形成建筑与自然的共生与
和谐。大面积的水面是室外空间中重要的元素。从空间角度来说水面开阔的外部空间是

“空”

的部分,在滨水建筑的室内环境交融中,渗透出这种空间的表现力。从小的建筑周边环境到
大的水滨环境,层次的过渡是建筑室内外空间交织创造的形式。它从大到小,从自然尺度到
人的尺度,空间的序列具有多样而丰富的空间表现力。如颐和园,入口位于东端,作为序列
的开始,由一系列四合院所组成,过仁寿殿、出玉澜堂前院来到昆明湖,空间豁然开朗

;由

此向北至乐寿堂,往西经长廊到万寿山,最后返回山麓、沿后湖到达谐趣园。至此完成了一
个完整的序列,让人的尺度感受不断变化,突显了空间的丰富表现力。
2 场所特征的营造
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场所性和独特性,因此,相应的设计应深刻理解滨水环境特
定的背景条件,并对环境因素加以提炼、升华和再创造,以使环境产生独特性,即是蕴含丰
富意境的

“环境意”,使滨水景观反映它所在城市的文化内涵、民族性格,以及岁月的积淀、

地域的分隔,使其成为城市环境美的核心。
滨水环境吸引人们的首要因素是其强烈的视觉感受。在滨水环境中水与岸边的不同交接方式,
优美的岸线,还有那绿树、白色沙滩、蓝色水面等等都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感受。另外人
们的视觉往往对色彩极为敏感。在灰色的都市中有这样一片醒目的蓝色本身就给人以强烈的
视觉冲击。由于滨水环境独特的自然特征,人在其间的行为也有其特点。人在滨水环境中行
为心理的总体特征就是亲水性。其行为包括步行行为、休憩行为、观赏行为、居住行为、社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