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析

   【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准则――资产减值》(2006)规定:每个会计年度或中期期
末,企业需对每项资产进行重新计价,将资产的历史成本调整为公允价值。这种资产减值准
备政策的出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透明度。但由于在具体计提要求上没有
统一的操作标准,因此,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实施中也存在着确认和计量难度大、计提标准被
滥用、外部监管困难等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索性研究。

 

  

 

  一、资产减值准备政策选择的原因与动机

 

  (一)资产减值准备政策选择的原因

 

  资产的定义为:

“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

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新的资产定义更加强调了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本

质,它和美国及国际会计委员会对资产的定义趋于一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在第六号公告中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一个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

获得控制的可能的未来进步国际利益。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资产定义为“资产

是一个企业由于以往的事项的结果而控制的可望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由此可见:企业持

有资产的根本目的即:为获取未来的经济利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准则――资产减值》(2006)第二条规定:“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

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从资产的定义可知,企业持有资产的根本目的是为获取未来

的经济利益。因此,资产的账面价值应当为企业要求得到的最低可回收价值。如果持有期间
由于企业内外各因素的影响,使得资产的可回收价值减少,那么就应当将可回收价值低于
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使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符合资产的定义。如果在未来的期
限内资产的可回收价值提高了,那就应当将以前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冲销。在我国企业界普
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故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能够使
企业的资产更加符合资产的定义,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提高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保证了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可比性,使利益相
关者更加相信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

 

  

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体现会计稳健性原则。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的选择,实质上是会计政

策的选择。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使企业及时剔除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资产中的
潜在亏损因素,充分体现会计稳健性原则,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得多计提资产
或收益,减少负债或费用,不得设置秘密准备,使企业财务报告更加真实,可靠。

 

  

2.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体现会计客观性原则。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提出的计提“八项”资

产减值准备,树立了资产减值(可收回金额)的理念。新准则规定

“适用范围包括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以及除特殊规定以外的其他减值的处理,例如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资公司的投
资等,在扩大减值使用范围的同时,明确

“生物资产、存货、投资、建造合同和金融资产等,

相关准则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缩小了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

 

  

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利于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资产减值准备有关规定的颁布实施对遏

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监管上市公司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
了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新准则明确规定了

“已经计提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 

  

4.资产减值准备准则的执行有利于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会计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经

济语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客观上要求各国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我国企业要
想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首要一点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要遵循国际惯例。借助国际会计
计量改革的经验,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引进资产减值这一稳健的做法,从而缩小与国际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