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首选

,太阳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在中国众多太阳能企业当中,皇明太阳

能集团无疑是做得最好的企业之一。它之所以能够享誉中国甚至全世界

,成为太阳能领域家

喻户晓的企业

,都源于黄鸣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辞职下海的“冲动”。 

  

 

  一个艳阳高照的上午

,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内的休息区,《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如约见到了

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

“太阳王”。此时,他刚刚在“第五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上结束

了主题演讲

“民企文化与团队建设”。半个小时的讲演并没有让黄鸣显出疲惫,他微笑着坐在

记者对面

,谈起了他不平凡的成长和创业经历。 

  然而

,记者的采访被迫中断几次,原因很简单,不断有经过的人认出黄鸣,要与他合影留念。

他也笑容可掬地一一满足

,没有一点不耐烦。当记者问起演讲与合影是否会让他感到疲于应

付时

,黄鸣只说出了三个字:习惯了。 

  不过

,与黄鸣面对陌生人合影要求的随和相比,对于自己成长和创业经历的回答,他却相

当严谨和认真

,而随着谈话不再被过往的人群打断,记者也逐渐勾勒出黄鸣如何打造出中国的

“太阳城”,为他的梦想――煤与油的掘墓人――铺路。 
  

 

  

“石油的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好能源,但是污染也非常大。”“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总有一

天会枯竭

,于是我开始琢磨是否有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能代替石油。”“最后,发现了

太阳能。

” 

  

 

  石油代替品

 

  

 

  

1982 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学院机械设计系的黄鸣,被分配到原地矿部德州

石油钻井技术研究所工作。

 

  那时候

,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进门,不断有言语不通的外国技术专家到中国交流经验。

然而

,翻译大多没有专业技术背景,翻译过来的文字常常搞得中外专家一头雾水。黄鸣觉得,靠

别人翻译是不行的

,于是便主动要求去进修英语。“我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学会英语,看国外的

资料就方便得多

,翻译也更准确。”此后,他还多次成为石油部出国考察团、项目谈判团、技术认

证的带团翻译。

 

  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

,黄鸣感到“石油的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好东西,但是污染也非常大。

我在实验室的时间比较长

,经常被熏得头晕脑胀,而且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枯竭,

于是我就开始琢磨有没有一种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凭着从小养成的一股韧劲

,黄鸣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设计出了中国第一台“太阳能热

水器

”,时间定格在了 1988 年。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太阳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所以,我们经常去做讲座,讲什么是

太阳能

,为什么使用太阳能比烧煤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太阳能’这个全新的概念,企业

的销售也有了很大起色。

” 

  

 

  潜心做市场

 

  

 

  在

1992 年~1994 年间,黄鸣担任了原单位第三产业实体――德州新源高科技公司经理,

开始由做技术转向做市场。而做市场的经历让黄鸣懂得一个道理

,技术如果想要更好的发挥

作用就必须有市场作为保证

,于是,耐不住安逸生活的他觉得自己应该到更大的天地中去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