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摘要: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推出了

“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学校联合相关

企业,建立了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并举、校外与校内教学相结合、学校导师和企业教师一起
指导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模式及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顶岗就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模式,以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产学研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成为我

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突破口。

 

  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工科大学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前都会进行必要的工程师岗
位培训,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在入学前也需要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其主要原因在于
应用科学主要是基于科学实践的。

[1] 

  然而,国内的工程教育仍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少工程教育环节和实践教学薄弱
等问题,大多数学生更愿意从事政策、理论研究而非工程领域的工作等。

[2]武汉理工大学化

学工程学院在此形势下推出的

“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合作培养计划”,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

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尽量避免驱动机制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调控机
制不灵活等问题,

[3]对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科学作风,以及他们的团队精

神、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有着深远意义。

 

  一、

“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的基础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产学研合作实质上是一种交易活动,

[4]但它以知识流动为

特征。其内在机制是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易实现大学和企业拥有的异质性知识系统的高效耦合。
[5]只有当企业为学生所提供的不仅是参观的基地与基础实习的基地,企业与学校向更深层
次的合作发展,且校企双方都具备优良的培养条件时才能保证产学合作的有效性。在此次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武汉理工大学和相关合作企业具备以下培养基础: 
  

1.良好的学企合作关系 

  目前

“产学研合作(IUC)”的目的是缩小工业生产与学术研究中的差距,[6]因此良好

的合作关系是决定差距能否缩小的关键性因素。研究表明,早期合作关系中的信任减少了
“产学研合作”中的障碍。[7]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充分利用行业与毕业生的资源优势,与汽车、
交通、建筑材料、化工行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已经在相关企业建立了

11 个

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

2 个研究开发基地,包括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桥

化工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橡胶工业总公司等

15 个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为化学

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

 

  

2.良好的校内学习环境 

  

“产学研合作”为知识转化提供了重要渠道,并有力的推动了思维的创新。[8]如果大学已

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那么寻求创新的公司就会考虑在急需研究与发展(

R&D)的项目中

与之合作,否则,他们也会去寻求其他的合作者。

[9]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学

校加大了化工学院在师资和实验设备上的投入。

 

  在聘用教师时,优先评聘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并且在工程项目设计、发明专利、产学研合
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有贡献的教师,同时聘用企业工程师以企业教学顾问和企业兼职教师
的形式参与教学,确保在

4 年内每届学生有 6 门专业课是由具备 5 年以上企业工程经历的

教师主讲,同时学院定期选派专业课教师到相关企业培训,并鼓励专业课教师与企业合作
以此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学校每年也加大了对青年教师校级研究经费的投入,使年
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目前,学院已基本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学
位结构合理的学术思想活跃的师资队伍。同时,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加大投资力度,
改善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环境,有效提升专业实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指导
和互动交流,在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扩大视野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每年参与大学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