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

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利用雨水解决生产生活的缺水困难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雨水

集蓄利用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只有

10 多年的时间。即便如此,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已经产生

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雨水集蓄利用是一种创新的、在更高层次上对水资源利用的
新形式。在对不同下垫面的降雨一集流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雨水集蓄系统各组成
部分规模的计算方法,对工程布局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 雨水

 集蓄利用 干旱缺水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华北、西南的缺水山区及沿海和海岛地区出现了解决干
旱缺水问题的新型措施,即雨水集蓄利用。采用这些措施的地区的基本特点是:地表水和地
下水严重缺乏或季节性缺乏;地形山大沟深、沟壑纵横,修建跨流域引水等骨干灌溉工程的
条件十分困难;农业生产完全依靠天然降雨,而降雨的年内分布又十分不均,供需严重错
位,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当地居民祖祖辈辈没有可靠的生活饮用水供给
经常需要政府运水救济。这些地区在供水和粮食两方面都缺乏安全保障,是我国最为贫困的
地区。

    在这些地区中,西北和华北山区人民早就有打窖蓄水供家庭用水之需的传统,南方山区
也有修建山塘解决缺水困难的实践。但限于过去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传统雨水收集利用的效
率很低,蓄水工程渗漏严重,集蓄的雨水连饮用也难以满足,更不要说解决农业生产用水
了。近年来兴起的雨水集蓄利用,有计划地设置雨水集流面,提高集流效率,改善蓄水工程

 

的防渗性能,对雨水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不仅提供饮用水,而且在现代节水理论和方法的
指导下,发展对作物、树草的补充灌溉,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使雨水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大大
提高。

    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发展的同时,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也开始兴起。 1992 年在甘肃省人
民政府和甘肃省水利厅的支持下,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完成了我国雨水集蓄利用
方面的首项成果:

“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集蓄利用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以后兰州大学等

单位完成了

“集流农业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完成了“干旱

山区集雨节灌试验、示范及推广

”等项目。进入 21 世纪,科技部先后把“天然降水富集利用类

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

”“新型高效雨水集蓄与利用技术研究”以及“北方半干

旱集雨补灌旱作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

”等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使雨

水集蓄利用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以及实现产业化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了适应雨水集
蓄利用迅速发展的需要,水利部组织技术力量编制完成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并于

2001 年正式颁布施行。这是国内外第一部有关雨水集蓄利用方面的技术法规。与此同时,

学术交流也有了很大发展。

    我国水利部门的科技人员多次应邀参加每年一次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全球水伙伴会议、每两
年举行一次的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大会,并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水论坛上介绍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