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p

东西方服装设计师运用中国服饰

元素的差异分析

3

[

摘  要

]

 文章分析了西方服装设计师在中国服饰元素的理解和运用方面

,

与我们本土的设计师存在的差异 。

文章将形式差异归纳为两个方面

: 1)

全盘中国化与局部中国味

;2)

中国元素的“非中国化”

运用

;

文章进一步分

析了形式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即设计思维的差异

,

将其归纳为两个方面

: 1)

人体美与服饰美

;2)

从服装设计

的本质出发还是从服装设计的传统出发 。揭示这些差异有助于本土设计师摆脱面对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时的困

,

以关注人 、

关注未来的精神进行创造 。

[

关键词

]

 中国元素

,

形体再造

,

传统

服装作为时尚 ,它与当下的流行有关 ;服装作为文化 ,它与传统的积淀有关 。中国服装设计师内心的困

惑是基于这样一种矛盾 ,既要体现中国的文化传统 ,又要符合现代审美时尚 ,这在服装设计实践中是一个棘
手的问题 。研究西方设计师与本土设计师在各自作品中理解 、

运用中国服饰元素的差异有助于我们解决这

一问题 。

我们知道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时装之都巴黎将日本设计师森英惠 ( Hanae Mori) 、高田贤三 ( Kenzo

Takada) 、

三宅一生 ( Issey Miyake) 、

山本耀司 ( Yo hji Yamamoto) 等推向世界时装的大舞台 ,西方服装界刮起

了一股东方文化之风 。继日本之后 ,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服饰元素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 ,在国际时装舞
台上纷纷展现 ,形成了“中国风”。但这股由异域演绎的“中国风”与我们本土的民族风有着不同的“风向”,
笔者将其概括为形式运用的差异和设计思维的差异两个方面 。

一 、形式运用的差异

(一) 全盘中国化与局部中国味

中国传统服饰是随历史发展不断演进着的系统 ,但这个系统也有着一定的稳定性 ,它表现在中国服饰

元素的搭配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 ,造型 、

色彩 、

配件这些一级元素 (根据刘晓刚先生对服饰元素的划分 ,它们

属于一级元素) 在中国传统服饰中是有机统一的 ,相互之间关系密切 ,它们按照一定的组成规则构成中国的
传统服饰元素的稳定系统 ,这既形成了世界服装文化中独树一帜的中国风格 ,但同时也极易形成僵化模式 。
这种模式反映到本土设计师的大脑里 ,就形成思维定势 ;体现在其作品中 ,经常是将系统的元素和组成规则
整体使用 ,笔者将这种方法概括为“全盘中国化”。这样做的结果 ,可以说是“原汁原味”,但也容易形成“老
面孔”。而国外设计师在吸取中国元素时往往做局部文章 ,来体现他们眼中的“中国风”,笔者将它概括为

“局部中国味”。有“味”,但不是“原汁原味”,不管他们对中国服饰文化了解多少 ,跨文化的陌生感毕竟从根

本上帮了忙 ,结果是 ,一鳞半爪式的理解却导致了画龙点睛般的应用 。他们或有意或无意地打破了中国传
统服饰系统的稳定性 ,如 : 1997 年迪奥公司推出约翰 ・加里亚诺 (John Galliano) 设计的作品 ,以中国 20 世
纪 30 年代女影星衣着为摹本 ,将旗袍进行变形的设计 ,在保证西欧服装风格的前提下 ,局部使用中国元素 ,
打破常规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如 ,在 2002 年的巴黎春夏季时装展上 ,法国设计师安加罗设计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