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体系分析

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况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首先提出于

1964 年在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学术会

议,而其作为法律制度首创于美国,

1969 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联

邦政府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制度,至此之后,环境影响评价很快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截止目前,世界上已有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1]。我国于 1979

年开始立法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原则性规定,之后经过完善与再次确立,最终于

2003

9 月 1 日开始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完善,我国

的环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3],对建设项目及规划的环评已经较为成熟,管理制度及运

作模式也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接受,并有效地保护了社会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
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支持中国

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实现

“以人为本”、促进人和自然协调发

展的重要措施

[5],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的

“利剑”[6]。近年来,我国环

境影响评价工作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环境污染防治
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切实贯彻落实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区域削减、以老带新等原则,有
效的控制了新改建项目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国家经济持续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确保了环
境质量没有恶化,局部地区并有所改善。

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体系

一般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程序包括以下四个:一、由开发者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和综合预

测(可委托专门的顾问机构或大学和科研单位进行),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二、公布报告,
广泛听取公众和专家的意见,对不同意见举行

“公众意见听证会”;三、根据专家和公众的意

见,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四、主管部门最后审批。从承接和完成一个项目或规划的环境
影响报告至最后报告的审批、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了解和熟悉所承接项
目的基本要求、环评文件的编制、环评文件的审核、环评文件的技术评估、环评文件报批、档案
管理、环评培训等,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体系框图

1。了解承接项目的基本要求是开始环境

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包括对项目现场的踏勘及周边敏感性分析(需特殊保护的区域、生态
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区)、项目的产业政策及规划的相符性分析。对项目的基本信息进行
综合判断,同时收集与项目有关的环保文件: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及图纸、城镇总体规划及图
纸、水域功能区划、总量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城市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常规监测数
据、已获得批复的相关环评报告等。根据项目审批的

“6+2”原则:①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

策;

②符合环保规划、城市规划等;③达标排放;④总量控制满足要求;⑤改善或不改变当

地的环境功能;

⑥符合清洁生产;⑦公众参与;⑧涉及到化工等行业的增加风险评价和结

论,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做出结论。环评文件编制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核心部分,从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