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一些不靠谱银行理财产品

 

 

猪肉贵了,

CPI 涨了,钱不值钱了……为了让钱袋子少缩水,对银行理财产品感兴趣的

人越来越多。央行日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今年

6 月末,理财产

品资金余额为

3.57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8000 多亿元。 

        然而,不少投资者的感受却是,号称保值、稳健的理财产品未必靠谱儿。 
        银保理财产品、银信理财产品、FOF 理财产品、QDII 理财产品……成百上千种“银行理
财产品

”摆在投资者面前,究竟该如何选择?复杂而专业的说明书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风险?

投资者的权益又如何得到保障?

 

        “凑钱买彩票”风光不再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赵欣舸告诉记者,对于投资者来说,理财产品
主要有

3 种:保本保收益,保本不保收益,不保本也不保收益。搞清楚这一属性,是购买理

财产品最关键的窍门。

 

        以“打新股”产品为例。赵欣舸介绍,“打新股”的专业说法叫申购新股的产品。说白了就
是大家把钱给银行,银行把钱给信托公司去申请新股,如果有幸中签,可以在新股上市时卖
出,获取差价收益。如果没中签,申购款退回。

 

        2009 年 10 月创业板刚上市时,堪称“打新者”的黄金岁月。当时新股开盘价翻倍,有的
盘中最高涨幅达到

200%。中签者志得意满,未中者跃跃欲试。尽管在海外,新股上市后跌

破发行价的情形很多,但国内很长一段时间,新股上市几乎将意味着

“中彩票”。除了仅有的

一两次新股上市当天破发,其他新股上市后当天升值一倍或涨

40%的情形很常见。盯着高

中签率的新股申购,曾是许多打新

“专业户”的挣钱利器。 

        在打新股类产品的说明书上,多数标明了预期年收益率,如 3.6%~9.8%,还有相应的
限制条款,比如年收益率若大于

3.6%,超过 3,平安陆金所.6%的部分有 48%给银行。 

        大多数投资者看到这些,对其印象是:这是一款保本不保收益的产品,认为买这种产
品像

“买彩票”一样,而且钱还能退回,收益率最低是 3.6%,最高达到 9.8%。 

        赵欣舸解释说,“这其实根本不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产品。”新股破发对中签者来说就意味
着亏本。新股不破发的时代已过,现在上市当天几只新股同时破发的现象很常见。比如近期
的一只风电股票,上市当天就破发,假设投资者中签

1000 股,意味着他当天要赔 9000 多

元,如果没能

“壮士断腕”,还要再搭进去几千元。 

        今年 4 月以来上市的 20 只新股中,首日开盘就破发的有 9 只,接近半数。而剩下的
11 只侥幸未“破发”的新股,首日涨幅也大多惨淡。统计数据显示,20 只新股的平均开盘涨
幅仅为

1.87%,刷新了 1 月创下的 6.14%的最低纪录。 

        可是,这类产品在销售时,说明书上往往对破发风险含糊其辞。在赵欣舸看来,就算
银行说清楚有

99%的可能是赚钱,1%的可能新股破发,投资者也可能意识到,最坏结果并

不是仅获得

3.6%的收益,也不是没中签拿回本金,而是中签后因新股破发而亏本。“说明书

上的

4%不是底,底是无限低的。” 

        网友“来世的纲手”就对打新股心有余悸。这个在北京工作 5 年的普通白领,攒了点钱本
想买车,没想到赶上摇号,于是就想到短期理财。存银行觉得不划算,就跟风买了打新股产
品,感觉

“没风险,赚多赚少而已”。“有同事买创业板股票赚过一大笔,我也先跟着投了创

业板,没想到集体破发,亏了一大笔。

”他的存款由 6 位数变成了 5 位数,买车无望。 

        此外,赵欣舸还提醒说,即使新股表现出色,银行对产品的设计也值得考量。“说白了
就是大家凑钱去买彩票博运气,

技术含量并不高。但银行和信托定了投资者拿

3.6%的收益,

是不是太低了点。之后高出部分拿走

48%,是不是太高了点?” 

        银行是对手还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