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的防范对策

 

  提要当前金融风险逐渐加大,金融风险以各种途径转化为财政风险。本文在论述上述问题

的基础上

,指出其转化的负效应,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可操作性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金融风险;财政风险 

  

 

  潜在债务是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

,而在整个潜在债务链条中,金融业又占了很大比重,

所以控制金融风险就成了防范和化解我国财政风险重要的一环。

 

  

 

  一、当前金融风险逐渐加大

 

  

 

  尽管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过货币危机或大面积的银行倒闭事件

,但我国银行的资产质量

状况尤为令人担忧

,其经营与管理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 

  

1、自有资本不足。金融机构自有资本的数量决定其弥补经营损失的能力,通常用资本充

足率来反映。该指标是指资本净额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由于计算资本充足率需要对金融
机构的资产按风险等级进行加权

,而这方面可用的数据很少,因此我们只能用相近指标来替代。

2001 年国有银行的所有者权益仅占总资产的 3.97%,信贷类金融机构为 4.94%,均远低于 1988
年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8%的要求。由于我国金融业仍处于高速发展

阶段

,再加上自身的积累能力相对较弱,这将使得资本不足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2、资产质量低劣。主要表现是不良贷款所占比重很高。2001 年底,按四级分类,国有独资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为

25.37%;按照五级分类,则接近 30%,其中需要核销的不良贷款比

例大约是

8%,这样的不良贷款比例是很高的。 

  

3、经济效益很差。尽管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较小,我国各大银行在 2008 年度取得了骄人

成绩

,但这与国家 4 万亿元刺激内需政策关联度较高,而其潜在风险未得到显现,潜在风险仍

然不可小视。

 

  

4、统计信息失真。国有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财务会计、统计数据不准、信息透明

度不够等问题

,使监管缺乏必要的信息数据,并留下了监管真空。 

  

 

  二、金融风险呈现向财政转化的趋势

 

  

 

  由于金融问题的公共性以及国有独资或控股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占主导地位的现

,解决金融风险的重担自然要落到政府财政的身上,在这个过程中,金融风险也逐渐转化为

财政风险。

 

  

1、股权无偿划转。由于我国金融业在 1999 年以前实行过一段时间的混业经营,国有商业

银行持有相当数量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的股权

,为了控制混业带来的风险,国家对银行、

证券、信托、保险实施了

“分业经营、分页管理”的体制,并将银行持有的其他金融机构的股权

作了无偿划拨的处理。

 

  

2、追加注资。如 1998 年 3 月,财政部发行特种国债 2,700 亿元,用来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

行资本金

;2004 年 1 月,国家又动用外汇储备 450 亿美元,向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注资。 

  

3、冲销呆账。如 1997 年冲销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 300 亿元;1998 年冲销了 400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