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环境公益诉讼浅析

【摘要】我国现有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过于关注技术细节和制度设计,而忽视了一些本该作

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理论核心问题。基于法院对

4 起环境公益诉讼迥然不同的处理,

我们需要从性质、原告主体和客体三个层面对环境公益诉讼进行系统反思。从性质上看,我
们不能再陷入传统诉讼制度理论的窠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二分法
必然产生法理逻辑上的矛盾、遭遇现实的困境,环境公益诉讼应是一种特别诉讼,是现代社
会中公民共同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原告主体看,检察机关并不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
最佳主体;从客体看,环境公益诉讼需要应对的是行为

“对环境的损害”,不宜将“对人的

损害

”纳入环境公益诉讼的范畴。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共利益;

“对人的损害”;“对环境的损害” 

【正文】

 

  环境公益诉讼是近年来环境法学界和环境保护实务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不少学者和环境
保护人士为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对环境公益诉讼进行了各方面的研
究,也发表了不少成果。但是,若以法律思维方式仔细分析我国现有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不难发现这些研究过于关注技术细节和制度设计,却忽视了一些本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制
度构建的理论核心问题

——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环境公益诉讼

的客体。以下笔者从建立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角度出发,就上述问题进行辨析,以期
能为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有实效的指导。

 

  一、导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公益诉讼理论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实践早已走在了前面。近年来,各
方面人士向法院提起了大量的公益诉讼,其中有不少是环境公益诉讼。以下是几个具有典型
意义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例:

  案例

1:2000 年 12 月 30 日,山东省青岛市 300 名市民以经青岛市规划局批准的在音

乐广场北侧建立住宅区的做法破坏了广场的景观、侵害了自己的优美环境享受权为由将青岛
市规划局告上了法庭。法院受理了此案,认为青岛市民具有主体资格。

[1] 

  案例

2:2002 年 6 月,浙江省杭州市农民陈法庆以行政不作为为由将杭州市余杭区环

保局告上法庭,认为环保局没有对制造粉尘、噪音的石矿企业进行处理,法院判决驳回起诉。
2003 年 12 月,陈法庆又以同一事由将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浙江省环保局告上法庭,法院未
受理此案。

[2] 

  案例

3:2003 年 2 月,浙江省杭州市律师金奎喜向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起诉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