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摘要:科学地评价

“泛珠三角”各省区的非农化水平是确定“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思路、

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与制定科学的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转移对策的需要。本文选用反映非农
化发展水平的

14 项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

“泛珠三角”九省区发展阶段进行综合分析评

价,分析各省区的非农化程度及差异,研究影响各省区非农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为以后
的合作与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非农化水平;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3-9031(2007)03-0030-04 

  

 

  一、引言

 

  

 

  非农化是指伴随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主要生产结构连续发生变化的过
程,非农化引起且包含了整体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1]除港澳外的

“泛珠三角”九省区正在经

历各自不同层次的非农化发展阶段。如果说区域内地区之间在非农化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性是
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在动力,那么,科学地评价

“泛珠三角”各省区的非农化水平则是确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思路、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与制定科学的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转

移对策的需要。因而本文选用反映非农化发展水平的

14 项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

“泛珠

三角

”九省区非农化阶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分析研究各省区的非农化程度,评价影响各省

区非农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找出各省区非农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差异,为以后的合作与
发展提供建议。

 

  

 

  二、

“泛珠三角”九省区非农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选择 

  

 

  

(一)指标选取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反映各省区非农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应建立在科学实用的基础上,具

体指标应能客观和真实地反映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既能反映省区的产业化优势,又能反映省
区的劣势和不足;既能反映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状况,又能反映这些地区的整体经济结
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

 

  

2.系统性原则。各省区既有一定相似性,又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选取的指标覆盖面

宽,有代表性,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各地区的整体情况。

 

  

3.可操作原则。本文在选取指标时使用的是 2005 年的数据,这些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

计局和地方政府统计部门,有较高的权威性、实用性。同时,本文在选取指标时,尽量避免
滥而多。

 

  

(二)指标的选取 

  要进行省区非农化水平的综合评价,需要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非农化水平不
仅涉及工业

(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程度,而且涉及支撑和由此引起的各种类型的经济结构

和经济规模的变化。因此,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各省区的非农化发展阶段,要考虑众多的
影响因素和指标,这样才能够得到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本文综合分析了各方面的因素,选
取了如下

14 个指标来评价

“泛珠三角”九省区工业化程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1)、二三产

业占

GDP 比重(X2)、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X3)、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X4)、第三产业从业

人员比重

(X5)、全社会固定投资额(X6)、进出口总额(X7)、城镇化水平(X8)、霍夫曼系数(X9)、

大中型企业比重

(X1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X11)、专业技术人员比重(X12)、非食品

消费系数

(=1-恩格尔系数)(X1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X1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