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农机与农艺的关系,分析了机械播种、机耕作业中的农艺要求,
并提出了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对策

.为农机和农艺结合发挥更大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

 农艺 结合 耕播作业 要求 对策 

  农机农艺相结合历来就受到领导与专家的重视,近年来,我们在农业技术和农机化技
术推广工作中,高度重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结合在农机推广工
作中的体会,谈谈农机机耕作业和机播作业中如何与农艺相结合,从而较好地发展农机农
艺结合的综合效益。

 

  一、农机和农艺的关系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机械做为农业生产和基础设
施和特殊的生产工具,不但代表着农业的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
的作用。因为农业机械或农业机械化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农业科技的转化或物体,
是先进农业科技的载体,也是实现先进生产技术的手段。可以这样说,任何促进农业生产发
展的先进农艺技术,都要以与之相配套的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大面积推广,才能使
农艺技术发挥最大的效能。就如化肥集中深施,在出现了化肥深施机、施肥犁、分层施肥播种
机等农业机械后,才得到规范化实施,才显出了它的生机。没有这些机械,化肥深施也就只
能是理论上的可能而不能形成规模。又如深翻这种长效农业技术,不借助与机引犁和与之相
配套,拖拉机、人、畜力很难使之大面积推广。

 

  二、机械播种中的农艺问题

 

  

1、播种质量要满足农艺要求 

  评价播种质量,主要依据播深、行距、各行一致性及种子的行间分布等基本要求的合理
性来确定。播深的要求因作物的不同而不同,小麦、青稞等麦禾类作物,播深应在

3-5 厘米

之间,最深不能超过

7 厘米,采用分层施肥机播种,播后未耱地表稍见浮种为宜,过深或

过浅都会影响出苗率。同时也结合土壤墒情,选择上限或下限,土壤墒情较好或播前灌溉或
播后立即灌溉,应接近下限,即

3-4 厘米。反之,应接近下限即 5 厘米左右,提高作物抗旱

和出苗能力。播种同时施肥,施肥深度应在

8-15 厘米为宜,种肥深度差不能小于 5 厘米,

以防尿素等氮肥氨化过程中造成种子中毒(俗称烧苗)。油籽条播播深在

3 厘米以内,不能

过深。蚕豆点播,播深应在

5-10 厘米以内为宜,播种行距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川水地区为

高产区,特别是小麦,蚕豆株高较高,要求通风透光良好。在机播小麦时,行距应适当调大,

15-20 厘米为宜,也可采用宽窄行播种,宽行 20-30 厘米,窄行 10-15 厘米,点播蚕豆行

距调整范围应较大,可在

20-40 厘米内调整,浅脑山地区行距应较川水小,应在 13-18 厘米

为宜,如采用宽窄行播种或沟播,宽行不宜超过

25 厘米。青稞分蘖力较强,行距可适当加

大,在

15-18 厘米为宜,油菜条播播深一致,出苗率较高,行距应在 25-35 厘米为宜,如采

用基本行距在

13-18 厘米的播种机,应实行隔行条播,即留一行、堵一行(将排种盒从上面

盖住)。在田间管理中,应根据不同品种所要求的基本株数进行移苗或简苗处理,播种机每
个排种器的播种量要求一致,各行差异不能大于

5%。目前麦类作物多采用外槽轮或排种器,

行间脉冲现象较明显,播种时其行驶速度应控制在

8 公里/小时左右,不宜过快,这样可以

利用种子自然落粒间的相互冲击而使脉冲现象有所改善,当然还可以将粗齿外槽轮改为细
齿外槽轮,增加槽数,使之得到进一步改善。

 

  

2、播种量要符合农艺的要求 

  播种量的确定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地状况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合理测定。测定的方法是以
地定产、以产定苗、以苗定种,就是根据确定的目标产量及推算播种量。在新机具推广中,品
种应优先选用当地当家品种,不能盲目使用新引进品种或品系,避免种子适应性而造成不
良后果。种子质量要求不低于三级良种标准,即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均不能低于

93%。 

  

3、施肥量和配方要满足作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