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摘要:绿色园林植保技术是园林植保的发展趋势,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在现代生态园林
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必须被我们充分的认识和应用,才能更好的做好园林工作,服务于
社会。本文阐述了园林绿色植保的概念,简要介绍了园林植保的发展,最后探讨了无公害防
治的绿色植物保护技术。
  关键词:园林

 绿色植保技术

  一、园林绿色植保的概念
  园林绿色植保即有害生物的生态管理

(EPM),就是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

在全面考虑和尊重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以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生态系统
中自然因素的生态调控作用为基础,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标志,以科技素质和人口素质为支柱,以预防有害生物发生或使
之少发生为目标,强调生态系统、园林植物、有益生物有害生物的互作关系,提高植物自身
免疫力和抵御不利环境因子的能力,将园林规划设计、植物品种配置、植物材料繁育、绿化栽
培施工和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融为一体,采取主动的、强有力的人为干预和绿色技术手段,
达到植物与环境可持续健康协同发展的目的。
  园林绿色植保技术是植物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深化和发展,是从治标到治本的质的变
化,是对已经被破坏了的生态平衡的一种再平衡。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植保,就很难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化因此,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是园林植保工作的基础。
  二、园林植保的发展
  植物保护是一门涉及很广的多学科综合技术,它与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
气象学、土壤学、栽培学等密不可分。由于体制原因,园林部门没有专门的、垂直管理的植保
机构,因此长期以来园林植保相对落后。在防治方针上仿效农林,在防治方法上借助农林,
在防治药物上依赖农林。但园林与农林相比,又有着复杂多变的立地环境和人为干扰,多样
性的植物种类和种植结构,而且第一位考虑的是生态效应,因此必须要开创符合园林特点
的植保之路。
  园林植保中的有害生物

(昆虫、细菌、真菌、病毒等)由于具有体形小、繁殖力强、容易产生

抗性、迁移扩散能力强等特点,一直使人们难以有效控制。传统植保的思路是对有害生物进
行彻底消灭,一劳永逸地根治。但首先是大量、重复使用化学药剂使有害生物迅速产生抗性,
研制新药的速度无法跟上变异的速度。其次即使一种有害生物被控制,潜在有害生物也会迅
速上升为主要有害生物,继续对植物产生危害。同时还产生了严重的农药残留。园林绿色植
保是以实行对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为出发点,强调和促进植物本身对有害生物的抵御和自
然调控能力,以实现园林生态系统内的有害生物不发生或少发生为落脚点,其核心是保持
生态平衡。这是与传统植保的根本区别。
  园林植保至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植保阶段,对病虫害不进行控制或进行
简单的人为干预,主要依靠自然因素,即靠天吃饭。第二阶段是传统的植保阶段

.是想通过

使用化学药物彻底消灭有害生物,几乎没有物理、生物的干预措施,不考虑环境的污染。第
三阶段是现代植保阶段,实施综合防治方针,强调多种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主要考虑病虫
害发生时如何防治,并以病虫害已经造成的损失多少为开始治理的标准。但对预防工作不够
重视,而且只考虑植物的安全,不考虑生态系统中其他环节的破坏。随着人们对有害生物管
理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充实,目前已经开始步人第四阶段,即绿色植保阶段。
综合利用生态系统的环境和生物资源,实施可持续性的,以自然调控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
长期稳定的生态控制。所关注的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绿色植保的防治指标是当环境特别
有利于有害生物繁衍,天敌等自然控制因素无法控制其密度

.即将破坏生态平衡、威胁植物

生长时,人工用物理措施、生物源农药或仿生农药及增加天敌等措施进行干预,使生态系统
在短时间内恢复平衡,并且不影响生态系统以后的长期稳定。这种人为措施的逐渐减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