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几种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的对比分析

摘  要

:

目前企业在实施培训过程中

,

多数较关注需求分析 、计划制定 、培训实施等阶段

,

而缺乏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的重视

,

很多企业仍处于起步或探索阶段

,

本文将通过对几种培训评估模型的介绍以及对比分析

,

为培训效果评估的管理

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

关键词

:

培训效果

;

评估模型

;

对比分析

  就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的发展历史脉络来看

,

存在两条

主线

,

一条是以

Donald L Kirkpatrick

提出的评估思想和方法

为主

,

一条以

Stufflebeam

提出的评估思想和方法为主

,

来者的研究也主要是对这两种思想和方法的进一步丰富和

完善 。关于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的发展路径如图

1

所示 。

1

 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的发展路径

一 、柯氏四层次模型

1959

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W isconsin University) Don

2

ald L

1

Kirkpatrick

在其博士论文和

1959

1960

两年间连续发

表的四篇文章中

,

详细阐述了培训评估的四层次模型的思

想和方法 。

[ 1 ]

Kirkpatrick

提出的四个评估层次主要是以受训者作为评

估效果的对象

,

其优点在于在层级划分上

,

依据行为学的

研究结果

,

由表及里

,

由观念到行为直至结果的变化规律

来划分层级 。对培训效果评估进行了较为系统性 、完整性

的研究

,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它的不足之处在于

:

( 1)

估体系中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

,

因素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

观性

;

( 2)

数据的取得是根据单个人的描述取得的

,

但是

每个人的理解又有不同

,

容易造成混乱

;

( 3)

不能把各个

层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二 、对四层次模型的修正与完善

1

1柯氏改良模型

学者

George A l1 iger

Elizabeth Janak

针对柯氏模型在实

践应用中出现的一些不足

,

提出了培训是一个完整连续的

过程

,

“培训效果的评估不应该只是作为一个提高组织绩效

的方法

,

它还是一个完整培训过程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

[ 2 ]

根据这些

,

学者

John Top lis, D ave W allis and W endy Fountain

1993

年提出了改良模型 。

柯氏改良法的主要优点在于把培训效果评估看作是培

训的一个重要部分

,

没有把评估和培训分割开

,

可以有效

地把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以及培训评估结合起来

,

使培训

评估对培训计划有指导作用

,

使培训计划更加适合员工以

及企业的培训需求 。它的不足之处在于评估内容太多容易

造成层次的混乱

,

使各个层次的评估内容不够明晰 。

2

1

Ham b lin

模型

Ham blin

模型

[ 3 ]

分为五个层次 。

(1)

反应

:

在培训过程

中 、培训结束后 、培训结束后一段时间内进行

,

受训者对

一系列因素的反应都被考虑在内

;

( 2)

学习

:

在培训项目

之前和之后进行

,

评价受训者的知识 、技能和态度的进步

;

( 3)

工作行为

:

确认由培训项目导致的受训者在工作中表

现的变化

,

在培训项目之前和之后进行执行

;

( 4 )

收益

:

量化培训项目给受训者所在部门 、组织带来的影响

,

多数

情况下

,

用成本 —

—收益分析的逻辑来分析最终评价

;

( 5)

组织目标支持

:

培训项目对组织盈利能力和对抗能力影响

的大小 。

Ham blin

模型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评估培训对企业战略

目标的影响

,

提出培训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培训项目会不会

对公司的发展有利

,

能不能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但是

这个模型只是提出了一些思路

,

没有在怎样确定结果和计

量方法上有大的突破 。

3

1

P h illiP s

五级投资回报率模型

Phillip s

认为

Kirkpatrick

的四层次模型不够完整

,

尽管

第四级评估标准包括产量 、质量 、成本 、时间和客户满意

,

可能产生了可以衡量的业务影响

,

但是也许培训项目

的本身成本很大

,

不一定合算 。需要增加一级评估

,

评估

的重点是将培训所带来的货币利润与成本进行比较

,

只有

这样

,

整个评估过程才算完整 。因此

, Phillip s

提出了五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