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摘要:指出了土壤是多相多组分构成的复杂体系,有机污染物吸附在土壤有机质上,
难以清除和降解。表面活性剂具有两性基团,溶于水中可形成胶束,包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
增加其溶解性,从而将有机污染物从土壤中洗脱出来。在概述土壤有机污染常见修复方法的
基础上,详细说明了表面活性剂的修复机理及用于土壤修复的影响因素,并介绍了该技术
的应用前景,对现有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土壤修复;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吸附;胶束

 

  中图分类号:

X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5016305 

  

1 引言 

  土壤是各种污染物的源和汇。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大量施用,城市垃圾的随意堆放,
油井开采的措施不当等人为因素都造成土壤有机污染的加剧。土壤是一类特殊的环境体系,
由固

-液-气-生物等多相介质构成。土壤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污染状态的复杂性,有机物、

重金属等以不同的结合态或游离态存在于土壤中

[1],因此,土壤污染的修复难度很大,选

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对于防止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及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2 土壤有机污染及修复方法概述 

  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首先要了解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通常认为污染物吸
附于土壤有机质上,但来源不同的土壤或不同种类的污染物其吸附行为存在差异,还没有
统一的理论。目前土壤有机污染的修复方法包括热修复、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实践中需综
合考虑被污染土壤的特点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

 

  

2.1 土壤有机污染的特点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决定着其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生物生态效
应及修复、缓解途径和机制。目前较为认可的吸附理论是分配理论,认为弱极性非离子有机
物从水相吸附到土壤有机相是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分配过程,土壤吸附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有
机质含量

[2]。但分配理论无法解释土壤分配系数与土壤复杂的有机成分之间的关系及吸附

等温线的非线性

 

  

Key words:the cities of Guangzhou,Foshan and Zhaoqing;API;SO2;NO2;PM10

等问题,相应的,关于土壤分配系数变化、低浓度非线性吸附、复合污染吸附行为及效应的
研究成为焦点。

 

  

2.1.1 土壤分配系数随土壤成分而变化 

  同一种有机物在不同土壤上的分配系数相差数倍。土壤有机质(

SOM)的组成影响土

壤分配系数,研究者以不同方法证明,

SOM 极性越高,其吸附有机污染物的能力越低。综

合研究表明,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上的分配系数变化受以下因素影响

[3]:土壤的来源和有机

质的腐殖化程度,特别是有机质的组成与结构(如极性、方向性、脂肪性);水中存在溶解
性有机质(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这些影响因素表明,在选择土壤有机污染的修复方法时,要注意对土壤状况的调查,
对方法的小规模试验,对于不同的土壤来源,其修复方法和操作过程应有所差异。

 

  

2.1.2 污染物的低浓度影响吸附等温线 

  由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通常较低,有机物的吸附行为更为复杂

[4,5]。SOM 可能

存在不同的形态,如玻璃态对有机物的吸附速率大于橡胶态;焦炭类物质的存在与

SOM

形成竞争吸附,并且焦炭类物质的浓度较低时,非表面吸附现象较明显;另一方面,当
SOM 被水饱和后将增加极性有机物的表面吸附位。上述因素都会导致吸附等温线出现非线
性的特征,由此引出的特殊吸附作用理论也成为研究的焦点。

 

  

2.1.3 土壤有机污染属于复合型污染体系 

  土壤环境是由固

-液-气-生物等多相介质构成的复杂体系,污染物来源众多,组成复杂 ,

而污染造成的生态效应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的特点

[6,7]。因此,研究土壤有机污染的修复也